创办13年,覆盖海内外数百所高校,累计向社会培养和输送近20万名青年工程师……对于许多爱好科技的年轻学子而言,RM已成为展现青春激情和理想抱负的科技圣地。而来自2024级高金MBA全国班(湾区)的杨明辉,正是规划打造这个全球知名“机甲大赛”的幕后设计师,和青年工程师背后的梦想捕手。
“机甲大赛”的幕后设计师
2015年,刚刚告别五年国企职业生涯的杨明辉接到了一份特殊的offer。当时,正值大疆计划将一个内部实验性质的机器人夏令营升级成面向全国高校的大型科技竞赛。拥有多年大型活动策划运营经验的杨明辉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
“从零开始打造一个覆盖全国高校工科学生、几百支队伍、几千人一起参赛的大型科技竞赛,且横向没有任何参照模式,挑战确实蛮大。但既无成式,我们就创造范式。”带领仅有十多人的团队,杨明辉开始了从0~1的“拓荒之路”。
经过十年多的成功运营,“机甲大师”系列赛已声名远播,不仅成为国内高校中影响力最大、参与规模最广的机器人竞技大赛,欧美不少知名高校也纷纷加入。“2019年赛事的国际影响力达到顶峰,当年北美有20多支队伍参赛,日本8支,欧洲和东南亚国家也各有高校参赛。我当时曾豪言,要将“机甲大师赛”打造成全球高校机器人大赛的世界杯。不过后来因为疫情阻隔,赛事逐渐往国内收缩。”
此时回顾,杨明辉反而要感谢这段冷静期,让他在成功面前及时降温并反思,最终回归初心。
“我们的理念是‘服务全球青年工程师成为追求极致、有实干精神的梦想家’,成为优秀工程师或者企业家的道路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宽敞坦途,必然绕不开为追求真知而遭遇的艰辛波折、筚路蓝缕,正是要经历理论结合实践的锻打,才能绽放实干所结出的硕果。所以坚持做‘窄门’,也将是RM未来将一以贯之的宗旨。”
为此,他及时拨正往商业性赛事狂奔的车头,更专注于丰富赛事的内涵本质和复合人才的培育孵化。几年里他们多头并进:与教育部高教司合作开展“智能制造创新型人才”培养及评价项目;
与海内外530余所高校、32个重点实验室合作推进“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与华为、咪咕、法国达索等十余家企业共建人才推荐平台;基于竞赛平台建立产业人才库……
十年间,一大批复合型人才从“机甲大师赛”平台脱颖而出,近1000名优秀青年工程师先后入职大疆公司担任核心技术岗位,拥有RM竞赛经历的学子也被华为、OPPO、京东等知名大厂所青睐,另有60多个硬科技创业团队获得投资人垂青,孵化的企业在交通物流、建筑、割草机器人等领域已小有建树。
然而,向公司内部输送人才容易,如何为参赛项目与资本方架起桥梁,助其落地进而开花结果?他分析挑战主要在两层:一是如何识别优秀项目,二是如何助力其成功孵化。而这都离不开深厚的金融素养和敏锐的金融思维。另外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技能如何形成系统的方法论,帮助团队快速学习掌握?
“我在寻找一把打通这些堵点的金钥匙。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晰的当下,我希望通过三年的高金学习,能搞清楚经济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建立金融思维框架体系,项目管理也能实现从实操到方法论的升华。”
在高金,实现科创“小目标”
除了学习硬核的金融管理知识和技能,夯实提升综合素养,杨明辉的高金之旅还有一个“小目标”,“同学和教授中有许多来自投行或PE/VC机构,拥有丰富的投融资经验和人脉资源,他们观察项目的投资人视角会给我很多启发。同时我也很好奇,如果他们对RM的某些项目感兴趣,将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未来会不会诞生独角兽企业?”
“我希望自己能打开一扇窗,为高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介绍来自大疆RoboMaster项目的魅力与价值;我更希望自己能架起一座桥,为全球的科技人才和科创项目链接优质金融资源实现合作共赢的通道。”
带着这份目标和期待,杨明辉的高金MBA学习之旅,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