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中国商业航天元年。
这一年,我国商业航天刚刚打开政策的口子,也在这一年,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的代表—“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箭)正式诞生。
原本专攻芯片制造专业的张哲因洞见商业航天领域的前景,毕业伊始就加入了蓝箭,也由此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航天人”。
七年来,张哲见证了蓝箭从仅有几十人的规模发展至如今员工数近千人的行业龙头,蓝箭也见证了她从实习生到职业人的完美蜕变,到成为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成员之一。
现在,为了追求职业能力进一步的跃升,她选择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MBA项目继续深造,期待用更高的行业视角赋能公司、推动产业,随着我国的商业航天事业发展,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继续大步向前。
从“小萌新”到“职业人”
誓做“问题粉碎机”
今年7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液氧甲烷发射工位上,“朱雀二号”遥二箭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举被誉为“中国商业航天企业书写世界 级新纪录”。此枚火箭正是由张哲就职的蓝箭航天全力打造。
为何此枚火箭的升空备受关注?张哲向我们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这是世界首枚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这不仅是我们公司的荣光时刻,也是中国商业航天的重要里程碑。”
航天,这个在大众眼中高端又神秘的领域,张哲将他们的工作形容为“一边脚踏实地干活,一边仰望星空”。
在朱雀二号遥二飞行试验成功后,美丽的烟花炫亮了阴暗的天空,鲜花和掌声让蓝箭人紧绷的神经得到了片刻的放松。成功的背后,是蓝箭人多年不断的付出和千百次的试验,更是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敢于直面困难的胆识。
运载火箭的发射结果只有0和1,没有中间值。在从0到1的这个过程中,要想渡过年复一年的冬天北风呼啸、夏天酷热三伏,需要时刻有一颗敬畏之心,时刻保持愚公移山般的赤子之心,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采访过程中,张哲多次提到“国内商业航天是建立在中国航天60多年发展的肩膀上兴起的。”回看自己的职业生涯,她也非常感恩蓝箭为自己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回忆起自己初入职场的场景,张哲感叹自己可以说是和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刚加入蓝箭的时候,我作为CEO秘书,在类似于企业总裁办的部门工作,从会议行程安排做起,再到参会会议,深入学习公司各项业务。就像管培生一样,什么都学着干,起草文件、跑基建、对接供应链,好奇心是最好的驱动力。”
正是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张哲逐渐完成了从“小萌新”到“职业人”的转变。
“2019到2021年,可以说是我成长最快的几年。我加入了战略部,有幸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参与了公司战略规划的制定。
连续几年参与公司战略管理层会议,把我的认知一下子就拉到了全局化的更高视野,这也为后面逐步细化的工作路径打下基础。
到2022年,我协助CEO建立了企划团队,我给自己打的标签是‘问题粉碎机’以及“转经筒’,目标是要能快速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卡脖子’问题,确保公司高效运行。”
从航空航天到金融
把脉企业未来发展道路
时间来到2023年,基于战略经营知识的积累,加上对公司各部门业务的深入了解,张哲决定锚定新的业务方向深耕。她选择来到市场部,成为大客户经理,直面市场一线的挑战。
“目前我主要负责对接与国家空间站战略相关的项目。其实,我们的产品已经成熟,现在的关键点就是如何把产品卖出去。但火箭很特殊,相比快消行业,我们的挑战更大。同时,航天是国家级战略的重要行业之一,我们更多的还要考虑如何为国家战略乃至国土安全服务。”
新的起点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加之工作进入第七个年头,张哲感到亟需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以及拓展社交圈,从而将自己的综合能力再提升一个台阶。
相比和工作更接近的航天或经管类MBA,张哲最终选择了以金融为特色的高金FMBA项目:“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它就一定绕不开金融了。高金可以提供系统的金融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第三方视角来看待企业经营。过去,我大多时间都在解决内部经营上遇到的各类问题,所以太需要一些外部视角来去审视所处的平台了。”
作为诞生于中国商业航天元年的企业代表,蓝箭航天一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我国商业航天对各类问题持续探索与攻坚的缩影。
而张哲身上也凝聚了千万中国商用民航人的影子,他们不会因一次的失利或一次成功而停下脚步,他们将带着对行业的敬畏,怀着对国家的热爱,以实现航天梦为自己的信仰,不断前行,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