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金补足短板
2015年,王晓翔做了两个重要的决定:第一个是从国有企业离职,离开了从事了10年的工程师职业生涯,“其实当时还没有想好具体的方向,就决定先离职,通过读书深造充实自己。”第二个是在一位高金08级MBA校友的影响下,选择了报考高金金融MBA,“我当时想的是能在金融方面把知识框架建立起来,对自己的认知面进行更新;同时,也对自己的社交圈子有一个补充。”
回顾高金的学习,“深远和长久的影响”是王晓翔对这段学习经历的体验。金融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公司金融、企业管理……即使多年以后,王晓翔依然记得这些课程,并能将其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创业中。“无论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看财务报表,还是与银行、股权基金等金融投资机构的沟通,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都能学以致用。”
探索科创新路径
2016年年底,在参与了两个并购尽调项目后,王晓翔开始思考未来十年的职业方向,也与一些校友进行过交流和讨论,最后决定瞄准科创方向。在看到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与企业转型升级之间存在非常大的鸿沟后,王晓翔决定为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做点什么。“我们的初心就是希望能把高端的科研技术和实业对接起来,能在中间形成一个桥梁。”几位志同道合的交大校友一拍即合,组成一支在金融、管理、技术等各方面各有所长的团队,以“金融+管理+技术”开启科创之旅;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能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将交大的“科研优势”结合高金的“金融力量”,让高校的先进科研技术落地产业实践,形成可复制的科创新模式。
2017年,王晓翔与合伙人共同创立了上海岳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寻找激光应用领域的市场机会。
开拓市场并不容易。在与下游产业的不断交流和磨合中,他们从客户教育开始,让产业端客户切身感受到激光工艺对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意义。
也正是在与下游产业交流和逐步聚焦的过程中,王晓翔对岳乾激光的社会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少公司把一个产品做到80分、90分之后就没有动力进一步提升了,但我们希望岳乾能够做出90分以上的产品和服务,深耕技术,赋能产业,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成为一个能为中国产业发展有价值、有贡献的专精特新企业。”
一件有意思的事发生在“盾构机密封环表面强化”的项目中。在尝试中,团队发现激光熔覆工艺会让壁厚很薄的密封环变形,“这就意味着这个项目可能不适合用激光熔覆技术来实现。”但抱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激光涂层方法走不通的情况下,团队来到交大材料学院进行交流,想到了用更好的原材料来取代传统密封环材料,从而达到激光熔覆后的表面强度。
但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个问题:原材料硬度过大,在机加工时可能会面临障碍。于是王晓翔和团队又在奉贤找到了交大七十年代的老校友,他所创立的公司具备很强的机加工能力,用他们的技术解决了问题。但在装配时客户又遇到新的问题,由于产品的装配匹配精度要求非常高,而直径几米的密封环在加工时产生了形变,需要进行矫正,在一位交大教授的指引下,团队在船舶行业找到了一位老师傅,通过火工矫正的方式将产品最终矫正完成。“我们不服输,觉得一定要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另辟蹊径,反而变成一件好事。”这段经历也让王晓翔感受到了交大在科创生态圈的深厚积淀,以及遍布在产业链各个维度卧虎藏龙的校友资源。
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创业经验,作为毕业五周年校友,王晓翔也给年轻的校友们提了两点建议:“保持好奇心,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知其所以然’。第二,在执行方面,无论是工作、创业还是生活,最重要的是勇敢跨出第一步,跳出舒适圈,勇敢接受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