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职业发展中的高光时刻,张鸿曦如数家珍:从巴斯夫跳槽到赢创后,他负责新应用开发并主导成立了膜工艺开发实验室,随后担负起销售BD并成为亚太区技术及业务经理;在这期间,他创业内先河,带领团队率先实现“OSN膜”技术在公司上海金山工厂的内部应用及外部商用;入职法液空后,他又先后投下公司第一个生物制气项目、签下第一份生物天然气供气合同、完成第一份生物质绿电销售……从后台走到前台,从“技术”转“商务”再做投资和管理,每一次从0到1的突破,都是他滚烫人生的闪亮注脚。报考高金时,张鸿曦已经成为法液空新能源公司商务总监,全面负责生物质业务拓展及投资并购事宜。
如今,张鸿曦踏入CCUS/直接空气碳捕集(DAC)领域,成为行业头部公司CarbonEngineering大中华区代执行董事。
求学高金,充电突破发展瓶颈
“随着个人职位越往上走,金融越是一门必修课。”
十多年职场生涯,从最初的研发人员一路走到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张鸿曦坦言也感受到了职场“天花板”,而求学高金,正是希望完成一次自我的突破。
“还记得高金老师和我说过一句话,‘随着个人职位越往上走,金融越是一门必修课’我对此深以为然。”张鸿曦坦言,虽然在法液空时负责生物质项目投资及并购,但主要收购对象局限于业内生物质能源工厂,更多依赖的是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对于行业的理解,缺乏系统的金融知识,“甚至有次还在一个项目上吃了亏,当时就想如果能有专业知识的储备,就很可能避免损失。”
抱着这样的想法,张鸿曦开始留心沪上的金融MBA项目。就在此时,高金的FMBA项目进入了他的视野。
“高金招生时对于学生素质的高要求,以及高金老师展现出的专业素养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鸿曦回忆道,“不同于‘流水线’式的面试风格,高金的老师明显是‘有备而来’,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在金融上的专业能力。其实面试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不仅是学校对于学生的考验,也是学生感受学院氛围、师资力量等情况的重要渠道”。在综合考量后,张鸿曦毅然锁定了高金。
始于情怀,让金融为低碳注入活力
“培养金融思维,对未来公司盈利模式打造、价值链优化和政策推动等各方面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关于如何利用高金为今后的职业发展赋能,张鸿曦目标明确:不刻意追求短期效果,而是走“长期主义”道路,为下一阶段的职业发展提前“加满Buff”。
正式拿到高金offer后不久,张鸿曦也迎来了事业上的又一次重要转折,国际前沿的直接空气碳捕集科技公司CarbonEngineering向其抛来了橄榄枝,邀请其担任大中华区代执行董事,负责整个中国地区的投资与运营。
作为公司中国地区业务的“掌舵人”,张鸿曦目前正全力推进首个直接空气碳捕集(DAC)商业化工厂在中国的落地。
从自己熟悉的生物能源领域投身环保领域,张鸿曦坦言看中职位本身的含金量外,也有个人情怀因素在,“如今,很多时候玉龙雪山已经看不到雪了。如果全球温度不断上升,沿海的城市包括上海在内都会面临巨大危机。我们公司汇集了许多放弃外部高薪机会的‘大牛’人物,大家都希望除了经济商业利益之外,还是想为气候变化、乃至全人类做出一些贡献。”
当然,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张鸿曦也敏锐察觉到了未来整个市场的巨大潜力。“碳交易价格肯定会持续走高,对于一些低能耗的企业而言,富余的碳配额还能转化为绿色收益。这部分对于我们做碳捕获企业而言非常重要。”
也因此,张鸿曦对于高金的求学更加期待:“在高金,不仅能帮助我培养金融思维,对于未来公司盈利模式打造、价值链优化和政策推动等各方面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同时高金的金融氛围也为我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不少同学、老师都有绿色金融的从业背景,我很期待能和他们产生新的合作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