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为中国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感到担忧。
以汽车行业为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2月13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
在本次疫情中,全中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而在此之中,消费领域无疑更加显著。
01 下行周期叠加疫情 行业短期影响巨大
首先,作为一个强周期的行业,汽车行业从2018年下半年起便进入下行周期。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行业在近几年经历了高速发展。随着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攀升,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也促使国家采取限购措施。另一方面,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以及城市/城际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交通出行便利度的让人们对于汽车的购买欲下降。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汽车销量都呈现出下降的状态。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下滑8.2%。接近10%的下滑数字与之前动辄两位数的增长呈现出鲜明的对比,也反映出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
这样的背景,叠加疫情的因素,无疑会让行业在短期内受到沉重打击。
在一季度,车企尚面对能否正常开工的问题;而即使到了二季度,疫情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国内汽车行业的数据也不会太乐观。汽车产业对供应链十分依赖,缺少中国生产的零部件甚至会导致日韩的车企停工。国内车企对本土零部件的依赖度更高,复工后工作的恢复、行业的产能释放也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对于生产恢复正常后的趋势,李轶梵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02 后续期待国家出台鼓励政策
李轶梵预计,在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数据下滑是大概率事件。而到了下半年,国家的鼓励政策则十分重要。
2月20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表示,为减轻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精神,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形势变化,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促进汽车消费。
李轶梵认为,目前国家对于汽车消费的鼓励是一个大的风向标。不过,由于目前抗击疫情才是主题,因此各级政府的重点还不会这么快转为产业政策调整。另一方面,放开的措施对于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有多大提升,这点还有待观察。
另一方面,疫情对于汽车行业也会产生一定正面效果。疫情过后人们对于拥挤的场合,或是公共交通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私家车或许会成为人们出行的第一选择。
03 人才始终是稀缺资源 做好自己最重要
虽说疫情对于不少行业形成了沉重的打击,就业难的话题再度被提及,但是在李轶梵看来,疫情并不会给实力强的“人才”带来困扰。
首先,本次疫情带来一个提示:未来产业对于人工的依赖度会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工业互联网。因此,作为求职者,提升自己的能力尤为重要。
他认为,从管理者角度来看,那些应用能力、实用性较强的人始终是稀缺资源。对于尚处于职业发展上升期的高金学子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内涵,有长期目标而不是短期目的。”
李轶梵一直很赞同海明威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在他看来,人生的起起落落很正常。就像人们常说的,人生是场马拉松,并非百米冲刺。只要不被外界纷纷扰扰的噪音干扰,做好自己的事。不论从哪里出发,总有一天会走到自己想达到的目的地。
“希望疫情快点过去,让所有回到正常轨道。期待大家重新在高金的课堂上进行知识的碰撞和交流,这也是MBA课程的最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