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 - 国际视野 -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17年2月13日至17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高金)FMBA学生走进位于美国波士顿的顶尖学府MIT和Harvard,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习访问交流,期间不仅听取了几位著名教授的演讲与授课,还参观访问了学校孵化器和诸多明星创业项目。学生表示受益良多,深受启迪。

1.jpg



1

MIT篇

MIT Welcome Lecture


在Welcome lecture,SAIF FMBA同学们向三位来自MIT Sloan商学院的教授,针对创业与创新的主题进行了深度的学习和交流。 


2.jpg

                           

Prof. Chuck Kane

创业者在面对投资人和IPO的时候,需要保持清醒独立的思考,要对企业有坚定的判断,放眼长远,目标清晰,不要为资本市场所蛊惑。勇于创新、创业之余,明确进一步融资阶段的要点,特别是在与VC交涉的过程中须注意的哪些细节。

投资人在面对创业者的时候,要换位思考,更多地给予支持和协助,在产业上、内控上、资本运作上,能够在投资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考虑整个项目公司的长远发展。

3.png


Prof. John Grant

对Robotic与Biotech等波士顿地区热门产业创业融资过程中成功的重要因素分析,其中涵盖了Team, Technology, Time, Transformation, Transaction 等五大要素,这些被广泛适用于各种项目的评估。建议对创业者而言,在准备创业计划之时也可以从这五个维度来考虑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融资案例分析时,Prof.John Grant多次强调Connection(关系网)。他认为,庞大和成熟的关系网,能为创业项目融资带来极大的帮助,但另一个方面,创业项目的CEO如果在建立和维护资源网络、融资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而影响公司本身技术、产品和业务的完善,也会存在弊端,所以Team很重要。

2017-02-14 044237.jpg

Prof. David Birnbach


Prof. David Birnbach对MIT创业生态的介绍,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剑桥的孵化基地和创业中心围绕着自身的科研实习和严谨的专利保护制度,带动了研究与理论落地的结合,也吸引到资本和专业服务的紧密注入。而国内则以国家政策推动为主,大量的高新园区和政府基金,为创业提供了基础的环境设施等。未来,高校如何有效推广创业创新,实现技术孵化和产业推动,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也需要作更多的思考。

Company Visit



在交流中,同学们了解到波士顿拥有发达而深厚的教育和创业文化背景,雄厚的资金支持,因而在创业方面始终保持在全美最前列,尤其是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创业居全球第一。ILP对接MIT的顶尖教育和研发能力,与需求端、创业端,以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投资体系的VC相联系,在促进MIT校友创业成功率方面帮助非常大。平行的MIT engine,mentors service等成熟的指导体系对于创新创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开放的工作创业环境,完备的会计和法律服务,由各种创业支持服务对接,整个过程的成熟顺畅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国内创业体系学习的。

11.jpg


在游学的第三天,同学们参观了天使投资公司Hub Angels和律师事务所Cooley Godward。


同学感言1
国民性格和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分享嘉宾认为以德国为例的欧洲国家保守和厌恶风险的性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我觉得国民性格基本是天生的,很难去改变而且每个国家也不会有动机去改变这种内生的东西,反而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创新创业体制和政府管理机制。

idea往往很早就存在了,不过能够最终实现产业化的往往少之又少,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执行力。初创企业本身很脆弱,这时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又认为基础设施不是决定性的。

我觉得一个学校、地区或者国家也好,引导创新创业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创新集聚,思想的碰撞和信息的共享是推动实质创新的核心动力。

    


同学感言2
律所在风险投资中的角色:法务这一块交流学习让我耳目一新。我觉得法务的核心是风控和细节,是一个idea成功达成的保证和对风险有效的管理。

通过国内外对比我发现,这个话题本质上还是两个国家法律意识的差别:国内往往金融先行,法律似乎只是辅助,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而在美国,所有投资人都非常关注IP或者投资标的涉及的法律问题,关于法律框架的考量对最后的投资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近几年国内VC/PE的热潮之后,我觉得除了需加强资本理性投资的思考,另一个是资本法律框架意识的提高。

    



花絮:与王江教授的会面


王江教授现任MIT 斯隆管理学院的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署研究员,同时也是SAIF学术委员会主席,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10.jpg


王江教授向同学们分析了金融的支持对产业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一个创新点子好比土壤,金融的支持就像给他浇水和培育。通过形成良好的金融激励机制,就会有更多有激情的人来参与创新创业,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王教授还强调了实践、执行对企业的重要性。好的点子生命力未必持久,市场环境的变化、跟随者的复制,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拥有快速迭代的能力,才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


就同学们关心的高金可持续发展,王江教授也做了分享。从长远看,高金也将借鉴MIT的成功经验,一方面通过汇聚校友资源和能量,如成立基金会等形式为高金持续输入血液,另一方面,能够借助高金优质的平台,逐步形成良性的产学研模式,持续回馈社会。


4.jpg


同学感言3
此次之行难得可以近距离与王院长面对面交流,在有幸体验了世界名校的文化之后,再聆听院长对于高金建设的愿景有了不一般的理解。理解了为什么高金的课程设置相比实践性热点更多偏重金融地基的搭建,明白了为什么任何金融创新的基础恰恰是对理论的实践。当然,院长也跟我们坦言学院建设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愿意接纳我们的意见,希望高金离名校越来越接近。

    




2

Harvard篇



5.jpg


初识哈佛,相比MIT严谨的理工风,哈佛让人感觉更加自由奔放,但又饱含浓厚的历史感。校园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又让人感觉到这是一所古老而有活力的校园。 


9.jpg

精益创业与哈佛案例教学


2月16日-17日,FMBA在Harvard University开展为期两天的课程学习,感受哈佛闻名已久的案例教学。案例本身只是抛砖引玉的砖,教授早已将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并重新打磨,整个分析过程环环相扣,完全不是教授授予你观点,而是在他的引导下思路渐渐开拓。在此过程中案例本身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呈现的案例可能时间比较久远、可能并不是最适合当前的形势,但案例的作用是将它完全拆解一步步去探索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逻辑是什么,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结合当下还是适用吗等等。不同的人针对同一个案例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理解,也会有各自灵感的迸发。教授的教学模式极大的促进了同学们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让大家听到彼此不同的idea,产生思想的碰撞,让我们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2017-02-17 030310.jpg


此次为FMBA同学们讲课的是全球闻名的Prof. William R. Kerr,其讲座的主题是精益创业。课堂上教授与同学们交流十分频繁,甚至PPT都是中文译制,十分平易亲切。教授通过两个案例,启发式的提问去刺激同学们头脑风暴,思考从创业者的角度应该怎么去验证想法,怎么样去推动业务的发展,整个逻辑验证过程非常清晰。而从VC的角度讲,怎么构筑投资组合,怎么去做搜索,选择,双赢这个流程,这个投资的逻辑值得思考。尤其是图表和数据的结合辅助说明,让整个讲座的逻辑更加清晰严谨。

2017-02-17 053041.jpg


创业先可以用小部分资金试一试,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虽然他的CASE已经很旧,但精益测试这个理念还是适用的,还可以通过夹层资金等方式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平衡,虽然这点在中国实践中有待探讨。在初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专利方面,生物医药公司可以通过这个保持一定的垄断优势,而在金融领域,或者变化很迅速的互联网领域很难做到专利独享,一个金融交易策略很快就会被模仿,而在互联网领域快速发展需要公司去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资金才能实现不断领先。


关于美国投融资及孵化器基地


美国股权投资发展的格局,美国创新创业金融股权投资领域主要是西海岸的硅谷和东海岸波士顿与纽约,东海岸哈佛MIT所在的大波士顿地区做的是大学科研高科技与资本的结合,纽约主要是华尔街投行以及大型PE投资,西海岸硅谷主要是IT领域的VC创业投资,这是地区主要是与大学科技科研相结合发展,东海岸老牌常春藤和西海岸加州斯坦福与伯克利扮演了很重要的科技与资本相结合角色,在发展历程中东海岸主要在第一次科技浪潮中领先,随后硅谷随着一大批个人电脑软件的开发应用迅速崛起,目前东海岸波士顿地区的创新创业投资主要以生物科技、3D打印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开发为主,强调公司专利申请,生物医药领域希望能够引领下个科技浪潮;而西海岸还是以FINTECH为主,而华尔街主要扮演投行与大型PE投资资本运作的角色,在VC领域不及西海岸活跃,这是地域发展与大学分不开,而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区的科技创业与金融发展也可以有所启示。 

8.jpg


此外,FMBA同学们还参观了一些波斯顿地区的加速孵化器公司,总体来说与中国的孵化器在运作模式上接近,主要特点是依靠MIT的优质科技资源做一些产业科技与资本向整合的工作,在法律上、商务上、资金资源上进行整合导入。


1488264069714082274.jpg

同学感言:关于金融创新
当我们在谈论金融创新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一个好的想法,是创新的第一步;将一个好的想法打磨加工成一个好的产品、构筑一个具有良好运营模式的公司,这是成功创新的第二步。那么作为致力于金融创新的人群,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参与其中?


从创新想法本身来看,金融创新可以致力于制度创新、产品设计、定价机制、理论创新等等,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固有特点,金融领域的很多观点理论并不能被保护封装,而是会在短时间内变为全球共知的知识,比如期权的BS公式,再比如ETF指数基金。从创新想法的执行来看,金融创新则可以帮助各个行业的优秀想法获得融资帮助、团队建设等等,这是执行层面的协助创新。两者孰轻孰重,通过这几天的连续思想激荡,得出执行力大于想法本身的基本结论。但是这并不是否定想法本身,而是对执行的特别注重。创新想要改变世界,创新必定先有实体。


回到学生的定位和发展问题,我觉得两条路都是值得走的。潜心研究,专注学术,在前人的基础上将理论的数据库进一步扩大,不至于让后来人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进入金融行业,学习成熟完善高效的运营、筹资、评价体系,帮助好的想法腾飞成为改变世界的助力人,这也是一种定位和人生。


世界很精彩,世界正在变的更精彩,但是需要改进的方面也随着其发展而与日俱增。深度学习,终身学习,时刻与世界保持零距离,这是创新的根基。扬长避短,兼容并包,这也不失为将创新的种子落地中国的方法论。 从实用主义来讲,我觉得在有些领域需要反创新,领先竞争对手一大步有可能会因为战略失误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甚至经营失败。在公司经营方面,我们更需要关注盈利与资源投入的平衡,适度创新保证公司竞争力可能会更适合。

    

同学感言: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理论(市场上现有产品变得更为便宜、更为方便的替代品,直接锁定低端消费者;或者现有的技术或产品应用到新领域,产生全然一新的消费群体)是由哈佛大学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提出,他认为一旦颠覆性创新出现,现有传统企业便立马瘫痪。Rose Park Advisory即是由Christensen教授根据该理论创立的风险投资基金,意在投资于具有颠覆性创新模式的企业,从目标产品或服务的性能、目标顾客或市场应用、对要求的商业模式评判指标等维度挖掘投资价值。


在此之前,我们还与几家BOSTON地区的创业企业进行了交流,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利用已有的多技术融合在不同领域的颠覆性创业,如脑神经研究在多动症儿童、教育领域的应用;量子化学与大数据在药物晶型筛选的应用;3D打印与机器人在个性化定制眼镜的应用;区块链对于现有跨境贸易的改造;大数据对于传统广告行业的改造。


由此可见,创新技术对于创业是重要的一环,但更重要的是由团队如何将技术与想法执行落地,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动态优化调整其目标市场及产品,通过内部运营及外部融资支撑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


哈佛让人流连忘返,波士顿让人不虚此行。此次行程一方面通过交流与同学老师们增进了感情交流,另一方面,作为金融学院的学子,直面的感受世界顶级学府MIT斯隆商学院、哈佛商学院顶级的教授指导和大波士顿地区创新创业的氛围,基于与同学们老师们沟通交流学习中和自身在中国金融业的经验,感受到了很多的金融业发展特别是VC创业、股权投资、创新创业等领域的独特见解和心得,紧凑充实,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