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生的学习能够横跨多少学科,对于平安集团总经理别助理、SAIFBanker导师陶向京老师而言,跨学科学习或许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更重要的是丰富的学习经历能够最大限度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铸就“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才能为金融从业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3年是陶向京老师正式进入金融行业工作的开始,顶着管理科学博士头衔的他从事保险行业和企业战略研究;2008年他加入平安集团,随后进入平安集团子公司平安罗素从事投资行业;如今作为平安集团总经理特别助理的陶向京老师,进行重大投资项目以及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研究。
同时作为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金融MBA的业界导师和论文导师,陶老师对于SAIF的学生有着深刻的感受,他强调,对于一些非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金融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缺陷,学校的学习固然重要,然而课后的自我学习和补充是使金融知识系统化的必要环节。
随着中国金融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大,然而如何成为适合的金融人才?陶向京老师说,受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传统思维的影响,中国的人才培养较为保守,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相互渗透,越来越需要创新型的金融人才,这也为金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丰富和顶尖的海外师资以及与众多知名企业搭建起的交流平台,能够极大的拓宽学员的学习视野和求知思维。
回顾自己十几年来的金融从业之路,陶老师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踏实。对他而言,最大的感受是作为金融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丰富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仅仅了解某一金融细分领域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从数理化到史地生到文学都要了解,然后是金融专业知识,最后是金融某一领域的知识。”陶老师说,这样构筑的“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才是最坚固且有效的。此外广泛阅读,善于从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上,虽然一直从事金融行业,但陶老师却是工科出身。1989年机械工程毕业在企业工作两年后,回到学校继续深造,然而,工科出身的他这次却选择了科学哲学这门艰涩深奥的文科专业,对于这样的选择,陶老师解释说,一方面当时社会还涌现着“读书报国”的思潮,科学哲学能够启发人们更深层次对于世界观、价值观的思考;另一方面,出于个人兴趣。
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涯,陶老师表示,无论就读什么专业,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为现在的金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科学习奠定了很好的理性知识基础和思维习惯;文科专业则教会了自己如何从更深层面思考宏观问题;管理科学的学习阶段让自己在边学习边工作的过程中将知识和知识运用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不同学科的学习在不同程度上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设定职业规划时,陶老师特别强调,必须脚踏实地,“设定三年左右的可实现的目标,一步一步完成目标并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职业规划。”他还指出,设定职业规划不可好高骛远,也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
在5月23日举办的“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MBA开放日”活动上,陶向京老师以“大象在跳舞——平安集团的创新与策略”为主题发表演讲,他就平安在特定环境下的创新,以及这些创新如何带来成功展开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