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7级MBA开学典礼上,有一个环节是沙六队长金淼做关于亚沙的分享。他说,来读商学院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参加过亚沙的,一类是没参加过亚沙的。我当时想,这帮跑步的人也太自恋了吧。彼时,我没觉得自己会和这项赛事产生交集。
尽管有时会用跑步来减压,但我承认自己并不爱跑步。第一次知道“马拉松”这个词是在初中,那天下雨,体育老师只好在教室胡侃一通。他问我们班所有人:听过马拉松吗?当时学校运动会最长距离也就1500米,自然没人听过这个词。他继而问道:你们知道马拉松的距离吗?班上沉默10秒,他确信无人能答出后,缓缓地说出答案:42.195公里。那神情,就仿佛背出圆周率后100多位似的。
类似地,当时我也坚信自己和马拉松这项运动不会产生任何交集。大学毕业,我找到了自己的dream job,正准备大干一场,结果不到3个月就被公司扫地出门了。郁闷至极的我用烟酒消愁了一段时间,自然是愁上愁,于是就向一位学长寻求人生经验上的开导。他告诉我:人生和职场不是百米冲刺,是长跑。我表示你别给我来虚的,给点实在的建议。他说:你去跑跑就知道了。
于是,那天晚上我跑了人生第一个10公里。我被自己震惊了:运动会连3000米都不敢报名的我,居然能跑10公里,没准自己的潜能还真会超出自己的想象。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继续浪费时间惆怅和迷茫呢?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继续干就是了。于是乎在媒体一干就是5年。中途跳槽时,又想起了那个10公里,去跑了人生第一个半马。
但跑步一直没有成为我的习惯。一来觉得无聊,不如健身那么酸爽,不如篮球竞技性那么强;二来我天生瘦,担心如果再跑下去,要变成电视上那些埃塞俄比亚长跑大神的体型。
来到高金后,为了准备戈壁的新生拓展,李萌同学带我们班的人去操场跑步。第一次跑10公里正好用时1小时,中间节奏掌握得不好,还走了一段。跑完后李萌说:我拉你进沙七的群吧。
就这样入了坑。
9月去了17级的戈壁新生拓展。因为平时疏于训练,以及跑量不够,第一天全程跑下来后,第二天膝盖报废,直接退赛。回来后,沙七队长裴鹏就邀我入伙。从他的眼神和语气,我就感受到“亚沙”这件事情在他的生活清单中以绝对优势占据了榜首。我喜欢这种“要么不做,要做就all in”的态度,于是答复他说:要是按照选拔规则选的上我,我一定去。
接下来就是定期的跑步打卡,以及每周六的核心训练。渐渐地,我有些喜欢上了跑步的感觉,把它视作与自己独处和对话的机会。特别是晚上在交大操场跑步时,一抬头就能看见高金楼顶发光的“SAIF”的字样,就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来这里的初心。
通过核心训练,我认识了张鹏飞大哥。17年秋冬学期裴鹏在陆家嘴上课,张鹏飞就一人扛起了周末核心训练的担子。有几个月的时间,每周六晚上只有稀稀拉拉3到5个人训练,但张鹏飞坚持到了沙七前最后一周。
有时你会惊异地发现,每个团队中都有一位类似张鹏飞的成员。他们天赋不高,话不多,但愿意承担一些琐碎而基础的工作,愿意为团队默默付出。他们或许不是冲在最前面的,却是团队的基石,撑起了整个团队。
5公里测试、10公里测试、20公里测试、苏州金鸡湖半马、20公里负重测试……通过了重重关卡后,沙七的大名单终于确定了。4月27日,出征日。28日,我们去沙漠探路,第一次去沙漠的我好奇心作祟,心情还是比较激动的。但当晚,我就开始紧张,不知道第二天我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Day 1,31公里。
发令枪响,跑过公路,翻过几个坡,我就意识到爬坡不是我的优势。在前20公里,我都在适应和拿捏那个度:怎样在爬坡和平地之间分配体力?如何避免在前20公里就被拉爆?感谢擅长爬坡的军哥(张军)在第一天带了我一段,尤其是好几个绝望坡。20公里过后,到了绿洲边的平地,我感觉自己还有体力,就和军哥说:不好意思,我先跑了。在Day 1的最后10公里,我撒了欢儿地跑,少说也超过了5、60人。后来得知军哥那天中暑了,在CP4之后遭遇了“人生重大挑战”,对此我还是比较内疚的。
Day 2,27公里。
第一天快到终点时,我超过一个南开的哥们,他对我说:今年的赛段是史上最虐。这句话反而激励了我:既然史上最虐赛段我都扛下来了,最后10公里还能冲刺,那后边的赛段也没什么可怕的。在起点处,我就下定了当天要all in的决心。感谢一开始刘瓛学长带路,这次沙七的三个比赛日,你为了带路,在前半程猛跑,最后把自己拉爆了。中途军哥又带了我一段,带我爬了一个又一个坡。在对讲机里听见刘骐硕和顾金磊在我前面,我也为他们高兴。过了CP4,我用残留的一点体力开始冲刺。下了一个坡,看见终点在远处150米,前边有一个穿冠军衫的人大男队员,我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超过了他。这是我在“沙七”最酸爽的体验了,也算我人生高光时刻之一了吧。过了终点,想吐又吐不出,还立马抽筋了。幸好有华哥(周华)帮我拉伸。这次华哥因为有伤,被临时调到C队,从他忙前忙后的身影和眼神里,我感受到了不甘。感谢华哥为沙七团队的付出,沙八少不了你。
Day 3,11公里。
那天计划8点开跑,结果7点半下了场暴雨,随即又停了,出发的时候非常混乱。出发前,估计所有队员都只有一个念想了吧:只剩11公里了,all in吧。但那天跑到5公里时,我就知道自己气数已尽——除了体力不支,前一天拉伸按摩也不充分,小腿硬邦邦的,根本迈不开步。好不容易到了公路上,本该全力奔跑,但那会儿我感觉自己像个机器人,完全是机械地奔跑,使不上力。本来平地奔跑是我的优势,结果我在最后2公里的那段公路上没有超过一个人。冲线后,我想:我的沙七就这样结束了;一生中唯一一次A队队员的经历,也结束了。
去了沙七,我终于相信了开学典礼上金淼队长的那句话是对的。同时我也相信了另一句话:去了亚沙,后悔三天;不去亚沙,后悔一辈子。我觉得亚沙或者戈壁是商学院的必修课。在亚沙这门必修课上,我学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亚沙强化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女性是比男性更先进的物种。这次A队的四位女生(不好意思,应该是女神)实在太给力了,最差的也排在女子第23。相较之下,男生除了李高晨勇夺男子第5,其余全在50名开外。如果不是女生如此给力,高金在“沙七”是守不住第四的。最后一天吕芳敏冲到终点时,几乎所有人都流泪了。有的人带着墨镜,不愿说话,只是怕被人听出他已经哽咽了。从小到大,女生的成绩比男生好,同龄的女生比男生成熟,女友总是比较会照顾人……要不是女生繁衍并哺育后代,人类的火种将就此熄灭,所以我一直认为女生生孩子和在家带娃,对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贡献比男人在外边赚钱的大多了。这次亚沙,再次证明女生面对困难时更能扛,更耐受。在此我向高金沙七A队的四朵金花脱帽致敬。
第二,不求回报,反而收获最大。我发现来亚沙的都是一群趣味相投的人:不满足日常生活的乏味和逼仄,想通过奉献和付出,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有不一样的体验。在团队中,想的不是我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为团队做了什么。猛哥(王猛)说过,爱运动的人毅力和人品都不会太差。军哥完赛后在酒桌上对我说: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有趣、给别人带来快乐,并使自己幸福的人。许多同学决定来参加亚沙的那个时点,赞助还未到位,都是抱着自费的心理预期的。我想,每一个来亚沙的人,此刻都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
第三,团队!团队!!团队!!!圣安东尼奥是美国的小城市,球队工资开的也不高,一些队员在别的队连替补也打不上,但近20年来圣安东尼奥马刺队一直保持在NBA争冠队伍的行列,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这背后的秘密就是团队。类似地,亚沙的团队成绩看似只计A队,但其实是ABC队共同作战的结果。高金之所以守住第四,是因为我们是更好的团队。同样,高金的成绩之所以还赶不上人大,也是因为人大依旧是比我们更好的团队。这次高金在亚沙能守住第四,按功劳排序,C队>B队>A队。每次我冲过终点,都有人帮我卸包(以至于每次我回过神来,都不知道自己的包去哪儿了)、递水、递葡萄糖、拉伸……每天在终点,都有人在冲线后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亚沙三天,我没搭过一次帐篷,只打过1次饭,还喝到了诸葛同学煮的牛肉粥。C队大总管陆宇赛前就说:A、B队队员只管放心奔跑就是了,别的不用你们瞎操心。他们确实做到了。
第四,要想更上一层楼,还需要更科学的训练。高金这次守住了第四,但身后浙大厦大追赶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北大汇丰也依然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劲旅。我们不能说自己是业余选手组成的杂牌军,就自满于第四(无法翻越前面的三座大山)的排名。人大同样没有专业的选手,依旧领先我们近1小时。当我们到了沙漠,在上坡时感觉腿部乏力,在细软的沙子上奔跑时觉得足弓酸痛,在后半程自觉体力不支时,才深感平时训练量不够,训练不系统和不科学。今年,高金用防守守住了第四,明年如果要向前三进击,就必须采取比沙七更科学更刻苦的训练方法。毕竟,体育的魅力就在于他是最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就有多少回报。
最后一天在公路上跑不动时,我的心情是很矛盾的。我希望自己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终点,最大可能地提升团队成绩;可我又不愿意自己的“沙七”就这么结束了。那一刻,我无暇拿出手机拍照,但那场景——蓝天、黄沙、看不见尽头的沙漠公路、所有人卖命地跑向终点——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会永远记得在2018年五一节,有一群人,曾一起拼、一起疯、一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