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享荟 - 智享荟 -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为什么在如今“AI+数据”的新时代,金融的建设变得如此重要?面对发达国家在资本市场和人工智能上的领先优势,中国如何扬长避短,找到自身的发展路径,把握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金融学教授、汇付天下讲席教授张春在高金金融MBA2025级招生启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新时代下的科技、金融和数据:机遇、挑战与创新》的主旨演讲。

演讲中,张春教授通过回溯全球经济发展史,深入剖析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的驱动要素,为我们理解金融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在数据这个新生产要素上的独特优势提供了深刻视角,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在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为张春教授的精彩分享(根据现场发言整理而成),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商业评论”。


张 春 教授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汇付天下讲席教授

01
全球经济为何在近几百年突飞猛进?

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通过汇总历史数据,估算了从公元1年到2021年的全球人均GDP数值。在下面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发展前1800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人均GDP保持稳定,未见显著变化。然而,在过去几百年,人均GDP增长迅猛(已剔除通货膨胀因素)。这是什么原因?


公元1-2021年世界人均GDP
(以2017年美元计,经通胀调整)

我们再看下面这张图,它涵盖了从史前到1990年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的走势和上面这张图基本吻合:同样是在过去几百年,技术创新大大加速。可以说,全球人均GDP的上升正是由技术创新驱动的。


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技术创新也在同期加速
图源manoxblog

02
技术创新突然加速背后的深层原因

但技术创新又为何会在过去几百年突然加速?我认为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资本要素的蓬勃兴起,金融或资本要素的兴起对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1600年左右,东印度公司成立。这种以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方式,被广泛认为是人类历史上非常伟大的发明之一。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股票交易所、中央银行以及信用货币也相继诞生,然后又出现了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金融衍生品,数字资产。这些都是在资本要素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如果没有金融的高速发展,就不可能有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今,一家创业公司从创立到成为全球市值领先公司的时间大大缩短,正是得益于金融加速器的作用。融资功能的增强和资本力量的壮大,使得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得资金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

03
构建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

如前所述,经济由科技驱动,科技由金融驱动,那金融又靠什么来驱动呢?换言之,资本要素的基础制度和市场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资本要素制度起源于自由主义观念比较强的国家,最开始是荷兰、英国,后来是美国。它们逐渐建立起一套能保护产权与执行合约的制度和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了较完备的金融产品、市场、机构、中介和生态体系

在发达国家中也有一些自由主义分权传统比较弱的国家,像德国、法国、日本,它们的金融能力相比美国和英国而言也比较弱。资本要素制度的建立有其历史原因。

中国没有自由主义分权的传统,除了在移动支付等偏技术的少数领域,金融总体能力较弱。但中国也一直在努力尝试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科创板,包括投早投小(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进行投资)。

中国政府对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尤为重视。习总书记2017至2018年间多次莅临上海,寄望上海加快试点科创板和注册制。

今年伊始,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明确“六个强大”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这一宏大理想的实现,不仅依赖于与资本要素相关的制度与法律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也需要创新性地构建有中国特点的金融知识体系。

04
从“互联网+”到“数据要素×”

不同文明时代的生产要素不同。

农耕时代,土地和劳动力是两种关键的生产要素。工业时代,又新增了资本和技术两种生产要素。其中,工业1.0时代,资本和技术对产值增长的效应可能是简单相加的,而到了工业3.0时代,资本和技术则是以乘数级的形式进入生产函数。

数字时代,又新增了两个生产要素。一个是智力,劳动力智能化成为趋势,简单的劳动力在未来可能逐渐失去重要性,甚至被机器人所替代。另一个是数据,它进入生产函数的形式究竟是加法还是乘法,还是指数型的?

目前,经济学家正在对此展开研究。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的要素组合方式和相互作用方式。要素组合得越好,效率就越高。如何组合?关键还是靠好的制度和市场体系。

数字化和AI的结合会推动产业的重组和重塑,包括企业管理模式和流程的重塑。中国的历史禀赋不同于西方,不同的优劣势决定了最佳的要素组合模式也会有别于发达国家。

在前一轮资本要素的发展中,发达国家经过了数百年的基础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拥有领先优势。而在数据这个新要素上,中国具备一定的优势和机会。中国的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中国拥有海量数据,如果能够高效、安全、创新性地加以利用,中国有可能在数据要素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相比资本要素,数据要素有两个重要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意味着一旦某方使用了数据,并不影响其他方对数据的利用。而资本一旦被使用,便无法同时供他人使用。因此,数据要素在某种程度上具备公共品的属性。中国的历史禀赋比较适合发展这种公共属性较强的数据要素。

中国在发展数据要素上动力十足。数据要素是中国首次提出的。欧洲国家则比较保守,它们有严格的法律限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数据要素领域的创新和突破。

美国则在数据要素的发展上呈现出一种居中的态势。尽管拥有众多大型科技公司,对数据有着巨大需求,但其传统的资本要素与数据要素之间的流通并不顺畅。例如,OpenAI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就面临版权问题的困扰,《纽约时报》等多家组织指控它使用其有版权的内容训练人工智能。

中国在数字化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更愿意去探索和创新。中国政府认识到基础制度建设在数据要素的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12月,中国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现在,数据二十条正全面推进。

2023年11月,中国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各省市也相继建立数据局。今年初,国家数据局领衔17个部门发布了《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从“互联网+”到“数据要素x”,所有行业都需要将数据要素纳入其业务和发展战略。

中国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都拥有海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现在,国有企业估值很低,如果其海量数据得以充分利用,它们的估值可以大幅提高。

过去,很多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来支撑经济发展。但土地资源终究有限,而数据要素是今后可以发展的方向。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如何合法、合规、有偿地转让数据,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

05
从数据资源化到数据资本化

“数据二十条”中非常重要的创新是数据产权制度。产权现在不再只是所有权。数据产权因为具有一部分公共性,所以提出了三权分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产品经营权)的概念。中国还要建设数据要素的流通和交易制度,构建三种(国家、区域性、行业性)数据交易所。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多种市场化的数据交易和服务主体,例如,数据商,数据中介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有人还提出数据投行的概念。这将是一个有很大职业发展潜力的领域。

数据要素的流通包括资源化、产品化、资产化、资本化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和创新机会。


数据的资源化指的是将原始数据变为真正有用的数据,这个过程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清理和质量控制。现在国家为了安全和隐私的原因,不太鼓励直接出售原始数据,而是要将其转变成一个产品,即“数据的产品化”,这个过程需要解决法律、合规问题,确保安全性和隐私性。

数据的资产化则是把数据产品变为数据资产,这个过程需要解决如何估值入表的问题。数据的资本化则是通过融资、上市、抵押、信托等手段,实现数据资产的金融化运作,从而进一步释放数据资产的价值。

数据要素如何和资本要素结合?中国无疑会走出一条和国外不一样的路。究竟谁更有优势?这取决于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政府的创新能力和勇气。

例如,物流A公司掌握大量企业实时的物流数据,它希望把这些数据利用起来,不只是为了赚钱,还可以推动整个经济。2022年,深圳一家数据经纪公司帮助它设计了合规多赢的数据产品和交易结构,并找到了数据产品的需求方——B银行。该银行需要根据物流数据判断企业的信用风险。为了合规,A公司通过C征信公司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场内交易将数据产品卖给了B银行。

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方有数据经纪公司、物流公司、银行、征信公司、数交所、律所。这就是数据从资源化变为产品化的一个案例。A公司的数据产品也可以出售给其他银行,它还可以设计其他新产品。这样,它就拥有了数据资产,而数据资产可以估值入表,甚至可以变成证券(或数字通证)上市交易融资入股。

中国确实在大数据方面拥有显著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丰富的行业种类以及庞大的企业数量。这些优势使得中国能够积累大量高质量的数据资源,为数据的资本化提供坚实基础。

06
建立数据要素制度和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建立数据要素的制度和市场还面临至少以下八大挑战:

    1. 对如何建立数据要素制度和市场的认识不统一

    2. 数据产品的供给较少

    3. 不太清晰的数据产权的确认和授权

    4. 数据资产入表的方式和标准;数据资产和数字型企业的估值和定价标准

    5. 数据资产的资本化和通证化路径

    6. 数据要素的宏观统计和收入分配

    7. 数据市场基础设施、中介机构和生态环境建设

    8. 数据的合规:安全,隐私、防垄断

所有这些挑战都孕育着巨大的机遇。数据要素与资本要素的结合将释放出巨大的潜能,推动整个世界的经济版图重新洗牌。

我们正面临罕见的历史机遇。与资本要素一样,数据要素也将改变世界。然而,要使数据要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让它流通起来

这既是巨大的机遇,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因为这不仅需要国家,更需要市场化的主体一起参与,创新性地建立与数据+AI相关的新制度、新规则、新市场、新产品、新机构和新生态,推动数据的合规开放,为人类造福。

本文整理自张春教授2024年3月在高金金融MBA2025级招生启动论坛中的主题演讲《新时代下的科技、金融和数据:机遇、挑战与创新》,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商业评论”。

图片:Pexels、Unsplash

张春教授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汇付天下讲席教授

张春教授现任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汇付天下讲席教授,2010年至2021年任学院执行院长。他曾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管研究的副教务长、荷兰银行风险管理讲席教授。张春曾在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担任金融学教授17年。他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在美国大学获得金融学终身教职的中国学者,同时也是放弃美国终身教职,全职回国工作的第一人。

张春教授目前的研究领域是公司金融、宏观金融、组织和制度经济学。他的研究发表于《经济理论期刊》、《金融学期刊》、《金融研究评论》、《货币经济》、《商业期刊》、《货币、信贷与银行期刊》等众多刊物,并合作出版多本专著。2006年,北大出版社出版了张春的著作《写给中国企业家的公司财务》。2008年,人大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书《公司金融学》。由他任组长的深圳发展银行中欧课题组的应用型研究专著《供应链金融》于2009 年出版。其中,张春教授的论文"资本管制和最优中国货币政策”获得了2016年度孙冶方金融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