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享荟 - 智享荟 -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三十年后,你的钱够花吗?

很显然,大部分人没有仔细算过养老这笔帐。对于更多人来说,如何在退休之后还有足够的资金储备确保高质量的生活,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当下,股市波动、经济有待进一步恢复、宏观环境变化……时代巨轮滚滚向前,什么才是不变的应对之道?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阎志鹏看来,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尤其在熊市中,更需要坚守“不变”的、以价值为基础的投资真理,从当下开始,做好自己的养老资金规划,来迎接我们的“百岁人生”。

—— 阎志鹏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本文根据近期阎志鹏教授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MBA与FT中文网联合推出的“金融MBA大师公开课”所做主题演讲“熊市更应掌控哪些是不变的”整理而成。


图片来源:高金SAIF

以“百岁”为尺度规划人生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将是未来十年不变的趋势。

回顾历史,我们能看到自建国以来,中国曾出现三波人口高峰:第一波发生在解放初期(1950年-1958年);第二波为1962年-1975年;随着前两波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集中进入育龄期,1981-1997年,中国进入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

而人口是有“惯性”的。早在90年代末,中国人口的“拐点”已现——那时的出生率已低于维持人口数量所必须的理论底线。

根据联合国2023年的测算,中国人口在2022年便已出现下降,当年下降人口约为60万人,2023年下降更多。若按这一趋势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从14亿降至8亿。如若年轻人不生育,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甚至会低于5亿。

不仅是中国,同样的情况亦出现在日本——日本人口于2010年左右达到高峰,之后便呈下行趋势。从全球范围来看,亚洲,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面临相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出现这一趋势,便很难发生逆转。

另一方面,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可以用“跑步”来形容

根据国际通行定义,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时,便被称为“老龄社会”。2000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仅仅21年后,2021年,这一比例上升至14%,达到“深度老龄社会”的标准。到2023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5.4%。而在法国,这种转变用了近150年。

不仅如此,当今人们普遍关注健康问题。数据显示,1840年代至今,人类平均寿命每十年增长2岁-3岁。以中国为例,1949年,中国人平均寿命为35岁(有特定时期因素影响),现如今中国平均寿命高于78岁。根据《柳叶刀·公共卫生》的研究,到2035年,中国人平均寿命将达81.3岁。对于许多80、90后而言,“百岁人生”可能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

当养老金替代率不足,我们如何“活得好”?

当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成为未来不变的趋势,养老问题随之浮现。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为“三支柱”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即人们常说的退休金,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则是以个人为主导的个人养老金。

除了“活得久”,人们还期望“活得好”。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金是其退休后的主要收入来源。衡量基本养老金是否富足的一个指标是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的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历史数据显示,90年代末期,养老金替代率约为78%,随后这一比例便一路下滑,到如今仅为40%。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这个比例更低。与此同时,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20年做出的预测,未来几年,中国会有8万亿到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同时,这一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

在第一支柱以外,享有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职场人群比例较少,一般包括大型企业、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在中国仅覆盖约7000万人。

以个人为主导的第三支柱则刚刚起步——2022年11月,国家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明确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

需要指出的是,落地逾一年,目前个人养老金开立账户已超5000万人。但却面临“开户热缴费冷”“低额缴纳人数多,高额缴纳人数少”“产品数量多,实际购买人数少”等问题。

实际上,相比于被广泛宣传的税收优惠,能让更多人从个人养老金中获益的是费率优惠。

比如,某一基金产品通过个人养老金平台购买,管理费为0.5%,若在其他平台购买,管理费则为1%。虽然0.5%的费率差异体现在每一年中并不大,但若拉长投资期限,累计40年便会产生巨大差距。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说过,比起未来十年什么将会改变,更重要的是未来十年什么不会改变。在贝索斯看来,不论技术如何变化,人性是始终不变的,“人们永远在追求更快的物流、更低的价格、更多的选择。”亚马逊的战略便是建立在这个逻辑之上。而在财富管理领域,对比成熟国家,中国投资产品费率相对较高。因此,长期来看,费率下降将是资管行业的必然趋势。

那么,作为个人投资者,当我们做资金规划时,如何提升收益风险比?

答案是注重多元化投资。其中第一个维度在于资产类别,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商品等;第二个维度在于投资区域,包括国内及海外各个区域;第三个维度在于币种;第四个维度在于期限,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此外,还有流动性维度。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如,提供更多另类资产投资机会,满足如慈善、ESG、数字资产等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以及提供投资国际资本市场的机会……将是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新机遇。

另外,未来针对女性客户的服务竞争将加剧。在当前的高净值客户中,女性占比已经越来越高,这一比例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所以,懂得女性心理和财富管理需求的财富专家,将会是未来不变的需求。

引领你穿越周期的,并不一定是“成功的预测”

我们总是希望准确地预测未来,无论是宏观经济、行业或是个股。然而,预测的“不靠谱”才是不变的常态。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的一份学术研究(2017年)显示,在过去几十年宏观经济学家对经济衰退的预测中,150次衰退中仅有2次被成功预测;本世纪以来,预测的失败率为100%。

未来虽难以预测,我们却可以做好准备。

“物理定律变了吗?万有引力变了吗?那些促使我们做出决定的事情,那些假设、那些信念有变化吗?如果它们不变,你也什么都不需要改变。继续走下去,这就是坚持的办法。”当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被问及如何挺过公司市值蒸发80%那段“至暗时刻”时,他这样回答。

历史进一步验证了长期主义。2009年3月6日,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划时代的盘中低点666.79点,而在3天之后,该指数以676.53点收涨,开启了美股市场上真正意义上的慢牛行情。

巴菲特曾说,“你的投资能力只要略高于平均水平,一生中确保花费少于收入,具备足够耐心,必定可以致富”。在此基础上,我将财富的积累进一步归纳为以下公式

财富=给予*(收入-给予-花费)*(1+投资回报)^时间-被骗额

当然,方向和机遇能够放大乘数;但不变的是,要“做时间的朋友”

当前环境下,年轻人或多或少曾感到“迷茫”和“困惑”;但逆境中仍旧孕育着希望。翻开历史,诞生于美国大萧条时期(1929年-1933年)的《美国史诗》(the Epic of America)中,“美国梦”一词首次出现。在那段时间,美国工人生产率超过上一年代,高中毕业率激增至60年代才再次出现的水平。此外,许多技术创新亦爆发于战争期间。

回到黄仁勋的故事。黄仁勋于1993年创办英伟达,彼时的他原以为可以靠自己的技术安身立命。然而,微软突然推出Direct 3D行业标准,与英伟达的技术并不兼容。同时,新标准的推出促使几百家竞争对手涌现,用黄仁勋的话来说,直接竞争对手就有89家,英伟达不得不从头来过。

幸运的是,书店的一本OpenGL手册帮助黄仁勋和英伟达走出了这一至暗时刻——在黄仁勋的带领下,英伟达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实现了OpenGL流水线,成为足以与Direct 3D抗衡的体系。巧合的是,将时间拨回创业之初,不懂如何写商业计划书的黄仁勋亦是在书店的一本书中寻找答案,“即使对所做的事情一无所知,也能成功创造出未来。”黄仁勋说。

我们或许无法决定周期、也无法预知未来;但无论在何时,投资自己是永久不变的、最有价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