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夏季达沃斯于6月26-28日在天津召开。正在此出席会议的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副院长朱宁,就英国脱欧对全球金融市场,对上海自贸区、沪伦通的影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朱宁表示,短期来讲,英国脱欧肯定会对全球金融的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是从整个欧盟体的稳定性和欧元的稳定性来讲。第二方面,如果一旦出现欧洲的经济因为脱欧出现很大的下滑的话,那可能整个全球经济的增长,还有全球货币的稳定都会受到冲击,这是第一方面的影响。
“但是从这个短期的冲击来讲,可能中长期的影响更加深远,第一是整个由于脱欧所引发的,是不是其他欧盟的国家也会考虑,是不是要脱离欧洲。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欧盟区包括欧元的稳定地位就产生很大的冲击,这一点无论是对于欧洲经济的恢复,还是整个全球经济的稳定都会有一个非常深远的影响。”
朱宁称,由于整个过去二十年里面,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对欧洲的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一旦真的出现整个欧盟分崩离析的情况,无论是从人才上,无论从贸易上,无论从金融合作方面都对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经济产生非常大的冲击,所以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
“再有一点,对中国可能有非常大的影响,就是伦敦作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面很大程度上是代表了整个欧洲的投资者和整个欧洲的资金,一旦英国脱欧之后,伦敦在整个全欧洲的金融领域里面的影响力下降,对于中国和欧洲前一段时间通过伦敦的紧密的金融和经济的合作,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所以这点也是值得我们中国的投资者和中国的消费者给予高度的关注的。”
朱宁认为,英国脱欧对上海自贸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第一,上海自贸区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前沿阵地,伦敦一直是人民币海外离岸市场的重要中心。根据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英国人民币支付金额增长率达21%,英国超越新加坡成为仅次于中国香港的第二大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如果英国和欧盟其他国家的联系变得松散,有可能影响到英国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此外,伦敦金融中心地位的改变也可能成为影响伦敦和上海之间互建交易所、货币互换的潜在因素。
第二,更大变化在于欧盟的经济是否就此受到较大波动。目前欧盟已经成为上海口岸第一大进出口市场,英国脱欧在贸易层面是否会减弱欧盟的进出口流量,以此导致上海口岸对全国的辐射作用的减弱,影响程度还有待观望。上海自贸区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最主要的承载区,需要开始研究应对策略。
去年底,上海自贸区在研究落实《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即“金改40条”)时已着手总结“沪港通”经验,会同中国证监会在“沪港通”基础上研究推出“沪伦通”。
中新社援引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吴侨文在本月稍早时候表示,“就我所知,目前‘沪伦通’已经在技术层面取得很大进展,一种可能性就是,最新进展有望在今年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期间对外发布。”
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也在2016陆家嘴论坛上提到,伦交所目前不仅受到英国法律框架内的监管,同时也受到欧盟证券法规的约束,伦交所很多产品须遵循两种法律制度运作,规则上非常复杂。如果公投退欧,将面临十分复杂和难以预测的改制和转型,(沪伦通)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由此看来,沪伦通的研究已经完成了一些关键性的进度。但是否还会于今年9月正式宣布,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正当沪伦通关注度日渐白热化,英国6月24日公布了退出欧盟的公投结果。结果一出全球市场2天蒸发3万亿美元。如此一来,沪伦通的命运着实让人担忧。未来,沪伦通的处境又将会有何变数?
“沪伦通暂不会有大变数。”朱宁表示,伦敦作为英国金融中心,在推动英国金融发展的地位依旧受到世界认可。不过,英国脱欧对于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沪伦通前景的影响因素仍旧存在。
朱宁分析说,沪伦通本身吸引的并非伦敦或是英国本地投资者,而是覆盖整个泛欧洲的投资者。这意味着,英国若脱离欧盟,沪伦通的辐射范围会缩小。另一方面,英国脱欧意味将有一定数量的金融机构要把欧洲核心业务或欧洲总部从伦敦搬迁到法兰克福或是巴黎等地。金融机构数量减少以及金融人才流失,决定了伦敦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将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朱宁认为,英国脱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周期还不确定,最后结果还有待观望。包括美联储加息的周期,以及日元升值是否会对整个东亚经济产生冲击,都是未知。
文章来源:上海高级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