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故事 - 学生故事 -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高路名片

高路 - 副本.jpg

2015在职MBA

新华传媒战略投资部 副总监

“以色列的种植业为何发达?因为'滴灌'的效率永远高于'漫灌'。对于许多成长期的职场中人来说,'聚焦'远比'通识'来得重要。”

历经新华社记者、央企新闻官到传媒上市公司投资负责人的三次职业切换,进入职业生涯的第12个年头,高路认为自己在学业方向上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高路说,自己不是金融科班出身,而高金MBA课程高度专注金融范畴。得以在最渴求和亟需的领域得到针对式“滴灌”,从而能够讲学习和工作互为验证,他深感幸运。

选择一份能与工作“共振”的学业

       因为过往的职业经历,身边一些朋友还有叫高路“媒体人”的习惯。他曾在新华社上海分社当了6年记者,获得两次上海新闻奖;国家大飞机发动机重大专项公司设立之初,他受新公司之邀担任新闻公关主管,组织策划全部新闻发布和公关活动,同时也主导公司网站、刊物、宣传队伍建设等。

       2011年,一直与媒体公关事务打交道的高路开始转型,进入一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负责公司战略规划、投资并购、决策研判、项目支持、人才基地等方面的事务。这也是他自觉“跨度最大”的一份工作。

在这个亟需“跨界”能量的时段,他选择来到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习,“在工作中寻找验证的支点”。“理论仅仅躺在书本里将没有温度,我希望能将学习中得到的启发和视角,代入到工作实践中,无论是证明或者证伪,都有利于加深对工作的理解,从而探寻规律和本质。”

      高路说,高金这面“金融黄埔”大旗,聚拢了一批素养过硬、能力过人的同学,这也是学校至为宝贵的财富。他所在的2015届A班就“高手如林”,除了授课的老师,他也结识了遍布多个领域的“小老师”,他们的才学和经验,也够自己去好好学习一阵。

       在高路看来,身为职场中人,大多数在职同学的诉求,是工作与学业不仅可以'兼顾',更能协同'共振',让大家在工作中提升学养,在学习中促进工作。他说,同学们都十分期待,在高金真正习得一种思维和技巧,收获大师高人们思想凝炼之后的方法论层面的东西,从而更加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希望既能训练“术”,更能悟得“道”。

       “很高兴地看到,开学以来几个月间,课程和教学正在渐入佳境,我们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也充满了期待。

1446691606449095465.jpg

看不懂“金融”,也就参不透“生意”

       “我并没有什么‘金融理想’,相反,我始终坚信“实业兴邦”。”和一些“怀揣着金融梦前来”的同学相比,高路坦言,这句话显得自己有些不识趣。

       然而,高路也一直深切地相信,实业与产业的成功离不开“金融”。

       他认为,“金融”不是“梦想”,表面光鲜不等于价值;但“金融”背后那些弥足珍贵的思维和方法论,却是必须锤炼的能力,必须汲取的素养。

       高路发现,“金融”就像“互联网”一样,早已不是一个狭义行当的称谓,而已变得没有边界,成为当今各行各业发展的一块土壤、一种底色。他相信,各式各样的“好生意”,从本质上讲都是运用金融的思维;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们,也大多具有鲜明的金融属性。

       “在我所在的TMT文化领域,有很多新产品和新生意,它们其实正是萌芽于对金融本质的借鉴和发展,又在实业里开出了更丰富的花;因此,要做好实业,参透‘生意经’,就必须要掌握、运用好金融的方法和武器。”高路表示,希望自己通过在高金的学习训练,能够学好、用好金融,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应尽之力,更好地用金融思维创造文化产品,用金融手段提升文化产业。

       高路说,当前文化产业领域处于投资并购热潮的浪尖,他十分愿意将工作资源与校友同窗分享对接,比如为学院、学生的潜在投融资牵线搭桥、提供支持等;同时,也非常乐意通过多方面的媒体资源,让学院和名师被更多人知晓。


SAIF 金融新生代的力量

作为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之于中国崛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中国,金融业必定会迎来爆发性的、全新的发展,这也是每一位有志于金融事业的人的巨大的历史机遇和使命。

站在30岁的十字路口,交大高金MBA同学们选择了投资自己,用系统的金融教育拓展职业发展新天地,用自己的意志赋予了生命更多的意义与内涵,让生命过程更加丰厚、更加温暖。交大高金MBA成就更好的自己。

2015金融MBA共有新生240人,其中来自C9和985院校的比例为53.7%,拥有双学位及硕士以上学历的约为20.3%。学员中约有60%来自商业银行、保险、券商、 资产管理等金融行业,还有约40%来自于实业和政府监管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