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故事 - 学生故事 -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一年前,她毅然辞职,一路过关斩将,考入SAIF MBA系统学习金融知识;一年后,她力挫群雄,拿到去往MIT攻读管理学硕士的通知书。吴永慧,这位SAIF MBA2014级学生,在班上其他同学都在努力竞争一份漂亮的offer时,她却卯足了劲奔跑在学习充电的路上,她在努力拼一幅怎样的人生拼图?


湖南妹子,2003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直升研究生,毕业后去了已实习三年的风投公司正式工作,2014年辞职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金融MBA,今年8月她又将远赴美国,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简称MIT)攻读双学位。


吴永慧的每一步,跨度都很大,在别人看来都是需要下很大决心、付诸很多努力的选择,她却只用了一个词概括--随缘,“机会来了,抓住就好!”但如果只是坐等就有机会,那么,幸运女神为何总是眷顾她呢?


到SAIF补金融短板

“虽然在风投行业做了有七年,但学到的、积累的都只是金融知识体系的冰山一角,来SAIF,就是想把这幅残缺的图完整拼起来。”

研究生毕业后,吴永慧去了已实习三年的风投公司,历经研究、投资和投后管理等岗位,由完全的门外汉做到熟手,但四年下来她感觉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VC是连接实业和资本市场的中间通道,我虽然在风投实际工作了七年,但对于纯金融的一块还是不太了解,比如银行系统、二级市场是如何操作、如何投资的,利率到底是怎样影响宏观经济的?这些来SAIF之前我有查过资料,看过相关书籍,但一直不是太懂,而且理解的角度也比较片面。“

继续做下去,通过实践积累知识和经验,也许一样可以成为这个领域专家,但吴永慧不想等了。“我想趁年轻时好好学习进修下,同时利用校园单纯的环境来厘清这几年的工作积累和得失,系统性思考未来的职业之路。当时有考虑了几个学校,因为高金专注于金融领域,加上师资背景非常强大,所以就来了。”

永慧回忆那段历程显得云淡风轻,但大家都知道,SAIF MBA以难考、难读、难毕业在业界著称,而放弃七年的工作经历辞职来读书,更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正因为付出很多,机会难得,来SAIF后,吴永慧就像一块海绵,抓紧每个机会汲取知识养份。在班上大部分同学忙着联系实习单位的时候,她则埋头学习,做习题、查资料、听讲座,充实自己,拓展视野。“我觉得既然选择来学习,那就要全力以赴,好好珍惜每一分钟。”

永慧坦言,来SAIF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她的期望。“提供了很多机会让我可以去接触原来很难触及到的领域,比如衍生品、资产证券化等,如果在原来的岗位,很难系统去关注和学习。就连以前学过的会计学,因为可以跟着老师全面系统学一遍,再加上项目和习题训练,基本功比以前扎实了很多。而每周来自高端研究或实体一线的讲座、活动,以及课堂上老师提供的来自国际前沿的信息和案例,再加上来自不同领域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这种潜移默化的环境,不知不觉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知识体系。”


到MIT圆人生拼图

去年10月,MIT来SAIF举办有关管理学硕士(MSMS)的项目宣讲会,吴永慧也参加了。当她了解到这个项目向国内MBA学生开放,致力于培养全球性国际化高端管理人才时,她的心不由一动:在SAIF全面学习了金融知识,如果能再去MIT系统学习下管理、策略方面的知识,打通金融与管理的“任督二脉”,实行知识互补,人生会否是另外一幅图景?

吴永慧认真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决定付诸行动。她开始上网查相关要求,准备申请材料。不过距离2015年一月底的申请截止日期已经只剩一个月时间了,且MSMS 项目全球只招30多名学生,每年在中国招的MBA学生也只有几位,竞争非常激烈。

“我做事时一般不会去想有多么难,会不会成功,只想着机会来了,努力去抓住就是了。当然,抓不住也一切随缘。”永慧就以这种轻松的心态,淡然应对。

MIT此次网申,除了要求学生提供GMAT或GRE成绩,还设置了四个问题:一是提供Leadership的案例;二是来MIT后计划写什么论文选题;三是假如你是推荐人,你会如何推荐自己;四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想说的?经过严格的筛选,最后,吴永慧与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北大、中山大学的另外七人从700多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幸运地成为了MSMS2015级的新学生。

展望MIT的学习生活,一直非常平静的吴永慧脸上有了几丝兴奋:“高金是以金融为特色,斯隆管理学院一学期有300多门课程,有管理类、运营类、创业类的,都是比较普适化的,我希望到MIT后多选一些这方面的课程,补上自己在策略、管理、运营方面的不足,与高金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这也是圆我的人生拼图。”

让吴永慧兴奋的还有一点,她非常喜欢一本书《第五项修炼》,而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正是MIT的教授。“我正在积极申请选修他的课,不过竞争非常激烈。”


我若盛开,清风自来

从吴永慧一步步踏实的脚印,你会反推她是一个规划长远、分步实施的人,其实不然。

“我不会去做什么长远的规划,太远了有些不切实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抓住当下,珍惜当下。如果当下明确是适合你的,就一定要去抓住。别人说的图景再好再光鲜,但很可能并不适合你。那为何不抓住现今已明确的东西,而把其他尚不明朗的东西暂放一边,让它一切随缘呢?”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这句话看来在吴永慧身上得到了形象印证。

面对人生岔路,吴永慧习惯于判断趋势。“未来有无限可能,年轻时不妨多去经历,多去体验,多去积累,等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时,就赶紧抓住。”

吴永慧最近计划排得很满,忙着完成在高金的课业,忙着准备去MIT的对接,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每周会挤出时间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读经典史籍。《诗经》、《庄子》、《论语》、《易经》、《春秋》、《史记》……这些现代年轻人提起都头大的典籍,吴永慧却学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

“读了半年多,我发现除了每天的投资分析研究,原来还可以像古人文士一样有闲适的心情去过另外一种生活。现在,我发现心变宽了,世界变得更广阔了,再不容易钻牛角尖了。”

平时吴永慧还会去打打太极,一方面是想强身健体,另一方面锻炼自己的心性。“太极是融合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人体科学于一体的运动,讲究道法自然,让人从中去更好地思考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怎样和谐共处。它还让我体味做一个平和的人,有则顺势而为,无则顺其自然,无需刻意为之。”

纵观吴永慧的人生道路,从最初入职风投公司,到就读SAIF,再到即将远赴MIT,吴永慧的每一步确实看似都是临时起意,却又那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我这七年多其实一直是在不断拼我的人生拼图,补很多缺失的东西,尽量让我的人生能更丰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