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培明一直有一个信念——天道酬勤。
本科毕业时留学计划受到亲友反对,他力排众议申请到德国名校;外企领导不相信技术人才能同时做好管理,他努力拿下了多个大项目;技术被国外供应商垄断,他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国内首款汽油涡轮增压器。
他说,做技术需要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做管理要懂得尊重他人,兼听则明。
现在,他是长城汽车的技术总监兼部长,负责汽车增压器的设计和开发,在做好“技术型管理者”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前行。
参加工作之前,一段在海外求学的经历让伍培明格外难忘。
在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本科学习期间,伍培明就萌生了出国深造的想法,于是在大学期间就完成了TOEFL和GRE的考试。但是苦于父母只是普通工薪阶层,拿不出几十万的高昂学费,只能靠申请全额奖学金来免去学费。这个留学计划被亲友视作“好高骛远”,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所有亲戚朋友都劝我放弃,不要给家里增加负担,但别人越是认为我做不到,我越是想要做出成绩给他们看。”凭着不服输的劲儿,伍培明自己择校、自己申请,在获得德国名校亚琛工业大学的学费全免的offer后,只身前往德国攻读硕士学位。
在留学生群体中,德国留学生显得相对“小众”,因此难以迅速找到组织。对于当时还不懂德语的他来说,初至异国,无人可以依靠,一切显得非常陌生。
“在德国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房东毁约,人生地不熟,几乎就要露宿街头了。”好不容易解决了住房问题,更多的挑战在后续生活中接踵而至。“当时和学校里来自清华大学交换生的老师聊天,他们问我累不累,我说我可累了:白天要在学校上课、准备考试,回家做完家务继续学习,还要抽时间自学德语,真的太辛苦了。”
但对方随后说出的一句话让他恍然大悟——“当你觉得辛苦的时候,你就成长了。”
这句话对他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不论是在异国为了生活和学习焦头烂额之时,或是工作中遇到技术瓶颈时,他都会想起这句话,然后定下心,继续努力。
硕士毕业之后,出于国外技术的兴趣,伍培明选择先留在德国工作一段时间。在戴姆勒奔驰等公司的实习经历让他看到了德国制造业对技术型管理者的重视,也意识到,这或许就是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2006年,中国汽车行业有崛起之势,市场尚未饱和,需求逐渐爆发。综合考虑后,伍培明决定回国发展。
为了学习国外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他以工程师的身份先后进入了采埃孚和博格华纳,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2013年,伍培明进入长城汽车。彼时,国内涡轮增压器基本被外企垄断,几乎没有产汽油机增压器的技术和经验。也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他被长城汽车“委以重任”,这也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新的起点。
据伍培明介绍,当时长城汽车计划开发高功率两级涡轮增压器——这款产品国外供应商要价数千万的开发费,“说实话是天价。”为了摆脱国外技术的垄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长城汽车承诺给伍培明提供发挥的平台。
“研发团队加上我只有六个人,其他五人还都是从各个部门抽调来的新毕业大学生。对当时的我来说,最困难的部分不是设计和技术,而是没有生产设备,也没有测量设备和供应商。”谈起起步的困难,伍培明记忆犹新,不过在他看来,这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领导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度,让我能将过去所积累的研发方式和技术随心所欲地应用到这里。”伍培明一边培养下属,搭建研发架构,一边加班加点设计图纸,在半年时间过后,图纸终见雏形。但现实的困境是,大多数供应商并不愿意帮忙试制零件,敷衍的供应商占据了大多数,为了顺利推进,伍培明还曾亲自到各个厂家央求对方帮忙。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克服重重困难后,团队最终设计出国内首款汽油涡轮增压器,耗时仅一年半。有了首款样品,团队一鼓作气,又用3年的时间,建立生产线,成品年产量达10万余台,迫使国外供应商纷纷降价,节约采购成本约7亿元。在此之后,伍培明又陆续为公司开发出20多款增压器,目前年产50多万台,实现长城汽车的增压器可完全自主设计,团队扩大至近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