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校友风采 -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14级FMBA一共有240名学生。毕业5年了,他们锐意进取,屡创佳绩,开创出更广阔的天地。


苏爱民(FMBA2014PTC)

重庆芯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是第一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他历经韩资、欧美、大陆等多家科技型公司;他不停的转换身份,从技术研发人员到技术团队管理,再到公司高管,又转为科技投资人,不变的是对技术的追求和实业报国的信念。 


从技术研发到团队管理


1998年,苏爱民参加高考。那时候最火的专业是“国际贸易”,而计算机尚未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代码也是第一次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出现。苏爱民当时对这个专业的了解也只限于“计算机”和“技术”。在面临选择志愿的时候,他的父母建议他:“流通类的工作有价值,但是做实业才能报国,实业和技术才能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更大的贡献。”而这段话竟也成了苏爱民这些年的职业写照。


苏爱民如愿以偿的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方向是视频和图像处理,也就是现在非常火热的人工智能的范畴。但在当时,受限于硬件的性能,他们日常的实验都只能在小型机上进行。当时的小型机价格及其昂贵,计算能力甚至都不一定赶得上现在的手机。硬件的制约没有抑制住苏爱民深耕该专业的热情,本科毕业后他果断选择了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读研深造。当时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两个,一个是语音的识别处理,另一个是图像和视频的处理;毕业就职的方向主要是去像微软、IBM这类大型跨国企业的研究部门或研究院,或者到国家航空航天类等企业的技术部门。就在他研究生毕业时,国内互联网企业方兴未艾,计算机技术的商业化仍有待提高,就业环境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依旧不容乐观。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2005年苏爱民从西安来到南京,进入了三星电子在中国大陆成立的第一家研发中心——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成为一名三星手机操作系统开发工程师。当时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是诺基亚占据着市场第一的位置,遥遥领先于第二名;而那时的智能手机本身也存在着操作系统不够完善、触摸笔做交互方式、用户体验感很差等问题,加上价格昂贵,因此出货量很少。在研发中心内部,三星把当时比较核心的部门和技术都放在韩国本土,中国本土工程师做的都是相对比较外围简单的工作,薪酬也普遍偏低。苏爱民想要改变自己的处境,他觉得到上海或许会是个更好的选择。


适逢思科刚刚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研发中心,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参加了笔试和面试,并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入职思科。在思科,苏爱民主要负责云计算方面的研发,偏向于内容分发网络方向(CDN),主要面对的也是来自国际的大客户,例如德国电信、法国电信、英国电信等欧洲的大型电信运营商。当时思科的商业模式是给运营商客户提供一整套的系统方案,这样的策略给予研发人员的莫大的压力,系统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影响的可能是几千万甚至可能是几亿用户的正常使用。由于当时云计算技术其实还不够成熟,在实际部署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五花八门的问题,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很难独立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由研发人员亲赴现场进行分析和解决。对这些突发情况,思科内部有一些独特的处理机制,根据不同级别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高级别的问题会通过CEO下设的专业办公室一小时汇报一次,并与客户随时保持沟通,无论几点,需要随时待命。在思科四年多的时间,苏爱民研发工作做得好,同时也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很迅速的解决问题,在四年间拿了四次“思科成就计划”(Cisco Achievement Program)的奖励,由于绩效优异,也开始带起了小团队。也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发现,其实自己非常喜欢与人交流。自从担任团队负责人后,苏爱民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从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不是要转型。他给自己的下一份工作设定了两个标准,一方面能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做综合管理或者与客户沟通,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从公司高管到科技投资人


2010年,华为成立一个新的产品线,苏爱民以高级产品经理的身份加入,主要负责华为在欧洲和美国业务的开展。他认为这个工作除了原本擅长的技术方面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参与云计算相关产品的规划,以及产品所涉及到的市场推广和项目落地。苏爱民在欧洲和美国出差了一年,虽然与其他在落后地区生活艰苦的同事相比,他的生活环境明显好很多,但由于西方越发趋于保守的政治环境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华为与欧美等国家签订的合约经常被解约,产品落地难度非常大。但苏爱民克服困难还是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华为美国云计算项目铜奖。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爱民想到回国发展,再次回到上海,先是去了贝尔软件负责云计算方面的业务,后来又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出任常务副总经理。在创业公司期间,他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如何与员工沟通,说服他们就一些现有产品方向或者推广方向上进行调整;如何更好的做到认知统一,不仅仅是战略层面,还需要对方式、方法进行思考和调整,能提高别人的接受程度。


2015年,在上海一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股东的盛情邀请下,苏爱民加入一芯智能担任副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他入职后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公司的内部业务进行整合,为后续的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奠定基础。在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比较后,他们最终选择了通过与上市公司的并购来进行资本运作。2017年,一芯智能与世纪鼎利(300050)完成并购重组,成为了世纪鼎利全资子公司。苏爱民主导了这次合并的全过程,之所以选择世纪鼎利是考虑两个企业文化比较类似、战略上能够协同、资源可以互补。在大方向确定后,就是要解决并购过程中的各种小插曲,苏爱民很好的践行了坚守底线基础上,在可接受范围内让步。在并购顺利完成后,在将一芯智能的RFID产品和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3年翻了20倍的业务增长后,苏爱民升为一芯智能总裁,目前一芯智能的RFID产品位居全球第一。


2019年,一芯成立了一家子公司,重庆芯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做物联网解决方案,聚焦于物流行业。苏爱民主动提出去做新公司的总经理,他想要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让自己有精力看更前沿的新技术,投资一些技术类的公司。他也再次顺利转型,从技术到管理,现在又变成了一位投资人。近期很重要的一个投资是北京外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专注于光场交互的混合现实技术。苏爱民觉得这里面的差异非常大,就像技术和管理之间,打交道的对象从代码变成人,交流的方式从单向变为双向。和机器代码打交道,只要方法准确,就可以实现。但是管理就不一样,处理的问题复杂的多。原来做技术只是解决一个单向的问题,但是你做管理以后,你处理的这个问题方面会更多元,远比这个技术上要复杂得多。


选择高金 系统性学习


2013年,苏爱民在进入创业公司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工作时,发现自己需要系统化的提升管理和金融的知识。他便报考了复旦、高金、安泰等三个学院,也都顺利的通过了提前批面试。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分析后认为自身的金融知识是最薄弱的,最有待加强。因此他认为高金是最好的选择,也是顺应趋势的选择。


在高金的学习经历中,让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课程体系非常完整,像并购重组、财务分析、公司战略等课程都让他收获很深,帮助他补齐了很多金融和财务方面的知识、能力,对于他后来的身份转换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高金同学和校友也对他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提供了很大帮助,比如2015年一芯智能为并购做准备时,班级里有这方面资深的从业人员,给他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对于从事技术工作并寻求转型的校友,苏爱民给了几点建议,首先是对自己要有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是更喜欢技术还是综合管理的工作,无论技术还是管理都可以做到高收入和高认可度,只要花心思去做事情,就一定可以成功,要因为兴趣去做事情,而不是因为收入;其次,分析从纯技术岗位转到管理工作,还欠缺哪些能力,每个能力要求的能力模型不一样,要建立自己的能力模型;第三,遇到问题,不要着急,多寻求资源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