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话高金 - 业话高金 -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今年8月,高金MBA项目正式推出2024年科技金融实验班,并将于本月18日举行实验班首次课程。同学们将在具备丰富科技成果转化经验的科学企业家,以及来自商业或投资端的专业导师的带领下,以产业与资本双重视角,切身了解并参与科创企业从0到1、从1到N的发展中。

今天我们正式推出“导师专访”系列,希望通过导师的专业视角,带领同学们全面了解“科技金融”实验班设立的初衷、内涵实质、培养目标和模式,从而提前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成长为推动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壮大的中流砥柱。



熊 芬
能图创投创始人、董事长
高金MBA业界导师
高金MBA科技金融实验班授课讲师、导师

熊芬女士曾任豫园股份(600655.SZ)投资部总经理、复星集团珠宝时尚事业部总经理。2015年创办能图创投。

熊芬女士自2005年起全职从事风险投资行业,至今拥有近20年的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的投资管理实战经历,积累了私募基金募集、投资、管理、退出各环节完整经验,并在VC、PE、产业并购、二级市场均有良好业绩表现和行业口碑,拥有深厚的金融行业人脉及产业资源。熊芬女士所管理的多支VC、PE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并购基金累计投资额超200亿人民币,所主导的项目30多个完成海内外资本市场IPO。

从事投资行业前,熊芬女士曾在高校、零售企业任职。熊芬女士先后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香港大学。熊芬女士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MBA业界导师及创业导师,并担任大型创业节目《创业中国人》常驻嘉宾。

熊芬女士业绩代表包括安踏体育(2020.HK) 、保利博纳(BONA.O)、数字政通(300075.SZ) 、三棵树涂料(603737.SZ)、中国脐带血库(CO.N)、CCE GROUP、LAKELAB、珠宝管家、TASAKI(7968.T)、Blue Nile(Nile.O),埃罗莎(Alrosa AO)等。


1
具备“上帝视角”的科创CXO是如何炼成的?

“我们希望通过科技金融实验班培养诚信、长期、善良、专业的创业合伙人,从行业洞察,到贯穿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商业优化、资本战略规划,再到企业管理和风险治理,帮助他们带着这样一种全局的‘上帝视角’去看待科创企业从0到1到N的全过程。”

Q1

:作为高金MBA的资深业界导师,您此次为何又以授课讲师和导师的身份加入科技金融实验班?您对科技金融实验班有什么样的期待?

熊芬:我始终认为,金融要服务于产业,服务于新质生产力,服务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在产业发展中金融不是主导,而是承担服务、支持、赋能的角色。

因此,高金MBA所推出的科技金融方向与我的理念不谋而合,它将科技作为实业中的一个门类进行学习研究,以“对科技产业的深度理解”结合“金融专业知识技能”,再应用到实战项目中进行检验,这与我之前所倡导的“产业深度”加上“金融高度”的人才培养理念正好契合。

此次在科技金融实验班中担任授课讲师与投资导师,我希望能将自己从业20余年的投资理念加上实践经验所形成的方法论,梳理汇总成知识框架体系,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为助力中国的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既懂产业又懂金融的人才贡献绵薄之力,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Q2

提问:从投资人的角度,您觉得科创项目从技术孵化到成功上市最大的痛点或难点在哪里?

熊芬:第一个是商业化。在许多硬科技初创项目中,最大的难点不是在于产品或者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去适应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做调整。许多创业团队对技术如何产品化,如何应对未来行业变化,以及对行业本身存在的痛点或者游戏规则了解不多。如果团队中没有熟悉商业和资本战略的角色提供帮助和引导,其商业化路径可能会比较曲折。 

第二个难点在于团队建设。企业从0~1~10……不断壮大发展,每个阶段都在经历蜕化、蝶变,人才团队的组建和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当企业处于创业初期时,很难吸引到优秀的金融、商业人才加入。 

除此之外,产品销售也很重要,如果产品能够获得很好的销售渠道,企业就会自己产生现金流,而不是仅仅靠外部的融资,相应成功概率也会高很多。 

这些就是科创金融方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希望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为企业培养诚信、长期、善良、专业的创业合伙人,从行业洞察,到商业优化、资本战略规划,再到企业管理和风险治理,在实验班中,我们希望为同学们带来这样一种全局的“上帝视角”,去看待科创企业从0到1到N的全过程。


Q3

提问:具体而言,作为授课讲师与导师,您希望为实验班的同学们带来哪些方面的知识或经验?

熊芬:具备“产业深度”与“金融高度”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完整的、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框架,熟悉各种金融工具,能将知识、工具与产业充分结合,应用实践。 

我在实验班的授课将涵盖三个维度。一是基础的行业研究分析。一个优秀的买方市场研究员往往具备系统性的相关训练。我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尤其在一级市场的经验和方法论,帮助大家尽快掌握自下而上的行业分析方法。

二是聚焦于横向分析的企业资本战略——从企业的某一个时点切入,比如在融资前后,整个组织体系应该如何配合,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实现经营目标和业绩增长等等。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制定资本战略及具体的执行中,能快速了解难点、重点,顺利实现战略目标。 

第三门课程是资本视角下的企业风险与治理。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来讲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点,包括如何防范创始人风险等等,希望能对同学们,尤其是担任企业联合创始人或高管的同学的实践产生帮助。


Q4

提问除了课程之外,实验班也提供了实战平台——高金MBA将携手交大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兄弟院系、中心,提供从概念验证到工程化、产业化等不同阶段的科创实践项目,同学们将组队,在导师的带领下深度参与并赋能这些真实项目。作为导师,您对参与项目的同学们的要求是? 

熊芬:希望通过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导师+各有所长的同学的组合,能够实打实地帮到这些项目。这些项目中有很多是由上海交大教授(科学企业家)创办的,他们在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非常有经验。此次,由来自科技产业和投资、商业端的“双导师”组合模式,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每一个科创项目0~1或者从1~10的过程,从行业的广度和产业的深度去研究分析,从资本和战略投资的思维去思考审视,给出可行性建议,我们希望让项目方实实在在从中受益

另外,早期的初创项目一般人力资源相对紧张。希望借由导师、同学,以及项目/公司的内部人员一起投入,也能为这些初创型的公司培养人才,成为一件多方受益的事。


2
扎根于行业、回归商业本质,科创企业才能行稳致远

“优秀的科创企业背后往往是复合型人才与团队。他们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深度吃透行业,能够真正解决行业的痛点,同时还能随时根据政策或行业的变化进行调整,围绕企业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样即使整个行业受到冲击下行,企业也会活得很好。”

Q5

您怎么看待当下的金融环境(与改革)?目前的科技行业面临哪些机会或挑战?

熊芬:在我看来,当下改革的趋势还是侧重在实体经济以及高质量发展方面,所有的行业要有好的发展都要符合国家大的战略方向,作为从业者我们一定要主动去适应这个变化。 

科技行业这个概念比较大,以国产替代赛道为例,虽然现在全球环境变化莫测,但仅仅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培养规模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级别的公司了。所以机会很多,关键是怎么去突破,到细分领域去寻找挖掘,这中间涉及一些方式方法,我留到课堂上或者遇到具体项目时再去给大家分析。

比方说,AI技术对行业的改变,我们要有理性思考力,对有些行业是完全颠覆,有些则可能是局部颠覆。在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投时,我们一定注意不能脱离底层的商业逻辑,过度乐观或放大技术的效应,一定要回到商业的本质来分析。

另外,我们在选择项目时会考察创业者、产品以及市场需求是否具有国际化因素,重点考察团队是否具备国际竞争能力,这样企业的市场前景会更加广阔。


Q6

提问作为长期深耕VC领域的投资人,您投过的科创类企业中,走得比较长远的一般都有哪些特质?

熊芬:复盘这些成功项目,发现他们都是实实在在扎根产业。具体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深入细分科技领域,比方说某个新材料项目,通过应用AI技术实现产业革命,用新的技术去深度服务产业,帮助产业提升效能,从而实现高性价比的产品或服务,赢得市场。第二则是建立了良好的商业生态,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能够实现上述两点,背后依靠的是复合型人才团队,他们往往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深度吃透行业,能够真正解决行业的痛点,同时还能随时根据政策或行业的变化进行调整,围绕企业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样即使整个行业受到冲击下行,企业也会活得很好。


Q7

提问您希望科技金融实验班所培养的学生具备哪些特质?如果是来自金融背景的同学,您希望他们做好哪些方面的调整或准备?

熊芬:我希望在实验班中培养复合型人才,一类是具有金融专业背景,加上比较深的产业理解,掌握经营、管理、研究方面的方法论;另外一类是产业出身,补上金融专业知识后再投身产业,视角和高度都有大的提升。也就是我前面说的既有产业的深度,又有金融的高度。

但在这里我要打个“预防针”,有时传统的金融人在缺乏对产业的深度理解时,为企业做资本战略规划时可能会过于激进。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企业估值是越高越好吗?为什么融了许多钱,对企业的作用却适得其反?这些案例背后有哪些深层次原因以及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因此,如果你来自金融行业,建议你首先放下原来的固有思维,以空杯的心态去学习、接受新的知识,再将其与原来的知识、经验深入融合,相信你能获得的全新的视角。


Q8

提问您对参与实验班的同学有什么要求和期待?

熊芬:我希望高金的学生,除了拥有诚信、长期、善良、专业这些品质外,还能做到Be Hungry,Be Foolish,始终保有这种求知若渴的谦卑心态,像海绵一样去吸收知识养分,经过课程学习,能将获得的能力在工作中去真正落地,用掌握的方法论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