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话高金 - 业话高金 -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4月21日,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金融行业大咖对话暨2019 SAIF金融MBA全日制培养体系解读”活动上,复星地产总裁助理、董事总经理郭宏伟作为嘉宾介绍了复星地产的投资业务及人才招聘情况,并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现场互动。



123.jpg

郭宏伟

复星地产总裁助理、董事总经理



郭宏伟先生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专业,获得全额奖学金及硕士学位。其后在芝加哥、洛杉矶、上海等地从事战略薪酬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海人力资源高管圆桌会议(SHRE)创始成员,人力资源智领荟VHR创始成员,曾获中国最佳人力资源经理人。



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


复星集团上市公司去年的净利润约130多亿,应该算是一家大公司了,但我们始终觉得自己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始终保持创业者的心态,才能保持敏捷度和活力度,以比别人快的速度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要比别人快0.01秒。我们的战略有三个关键词:健康、快乐、富足。作为一家有产业深度且擅长投资的公司,复星地产所有的业务都围绕这三个关键词而展开,凡是与这个战略定位有关的业务我们都做。



复星集团有四个大的板块:地产、医药、保险和旅游文化,除此之外还有几十个平行的投资团队,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投资,从早期的风投到大型的跨境并购,如法国的食品公司,意大利的时装公司,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印度的制药厂,巴西的财富管理公司等等。你们可以将我们理解为以产业运营能力为依托的PE、基金、创投等公司。我们有着严格的投资纪律,秉承价值投资的理念,所有的投资行为都以增值为原则。与很多追求规模化、国际化的企业不同,我们每个项目都秉承严格的投资标准,一致的投资理念,因此复星地产的投资非常谨慎,全球化的进程力求稳健布局。



对于吸引人才,复星有一套较为灵活的人才政策,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倾向于那些有想法、有冲劲、适应能力强,同时能把具体的事情执行落地的候选人。首先,我们强调自我闭环的能力,一件事由你发起就要为最终的结果负责,我们称之为企业家精神;其次是情商+灰度,在一个流程和规则并非绝对清晰的环境里,懂得如何将事情推进,需要比较高的情商,要聪明的做事;最后是身边的商学院,我们公司内部有很多知识分享和实践的机会,每个投资案例都可以拿出来复盘,这种实战经验的分享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5A0A7783.jpg




寻找志同道合的“事业合伙人”



一个投资项目,只有把融、投、管、退都做好,才是一个成功的项目。大家如果细心观察,如今的PE、VC投资公司,都在强调投资全周期能力,不仅要能投资,还要把投后管理做好。对于很多以前经验是非金融行业的高金MBA学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做职业转型,把你之前的产业运营积累的相关经验变为投资的附加值,在投后管理阶段为项目赋能。



去年我们投资了一家在法国的上市地产基金公司,但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思路不能符合复星的战略要求,投后谁来管理这家公司成了我们的一个问题。复星地产的投资团队没人管理过法国的的上市基金公司,对于巴黎IMF的监管、税收、法规都不了解,管理文化上也有一定的挑战。后来我们在当地市场努力寻找有过运用地产基金公司经验的候选人,最终雇佣的CIO和CFO都是熟悉当地的监管规则的候选人,在这家公司投后管理的重大决策和公司治理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大家不要觉得在其它行业的产业积累是无用的,只要把一个行业挖得足够深,同时又掌握了金融的知识和工具,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我去年出差超过50%,飞行了30万公里,可能比市场上大多数人力资源经理都辛苦。如果你仅仅把这份工作当作养家糊口的途径,肯定会难以承受这个压力。你只有相信自己在做对的事情、难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会带来一些改变,可以帮助到别人。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才能与企业的理念保持一致。同时,我们还非常强调投资纪律。什么要看,什么不看;什么项目可以接触,什么项目绝不做;满足投资标的的要求才启动尽调,不满足就不做。将这些指导性原则铭记在心,在一系列的逻辑验证之后,才能有理性的判断。此外,同学们要珍惜在课堂上的学习机会,补足自己的金融知识,未来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存在明显的短板。



5A0A7803.jpg




有实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人力资源一直是我个人经历的主线,也是我愿意从事的一个职业。但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了三年老师。离开教师岗位后,加入了法国的施耐德电气,一干就是六年多。中间我在施耐德无锡做过一段投后管理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半夜思考人生,深感自己人力资源的专业功底有所欠缺,决定要去美国读书。后来拿到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全奖,读了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的硕士。


我在施耐德芝加哥实习时,要做一家被收购公司整体薪酬架构的梳理和重建。当时觉得这个很有挑战,就利用暑假三个月的时间去研究。由于表现突出,我最终得到了施耐德美国的OFFER,派往洛杉矶CST事业部工作。但2008年金融危机,公司业务不景气,对人的投入也缩减了很多,对个人职业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所以在2009年我申请调回施耐德中国。在经历一系列的公司后,进入复星这家创业型公司。


在这个“VUCA”的时代,对于行业、市场的未来走向,我想谁都无法做到准确预判。但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我觉得还是能做些准备的:第一是过硬的技术,投资的基本逻辑、基本的财务知识、基本的金融工具等一定要过硬;第二是自我驱动力,也就是对待工作的努力和坚韧度;第三是如何结合市场,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看清大的趋势和周期。对于买方来说,当你所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周期是不同的。你要问自己五年后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通过找到未来的目标,把目标分解成各种小的任务,从而找到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