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浩然
协鑫资本副总裁
高金领航计划业界导师
宫浩然,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高金2011级MBA&11期EMBA校友,先后就职浙江电信、上交所、财通证券,目前任职协鑫资本副总裁。
跨界,顺理成章
面对学弟的采访,宫学长说的很实在:看似跨界,实则每一步都是做了大量准备和铺垫,然后结合一定的机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07年,从浙江电信到上交所,起初在做现在很热门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这一块,工作内容并无太大转变。但是在上交所,慢慢接触IPO、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债券发行和衍生品等金融的内容,自己觉得金融挺有意思,很有兴趣想深入了解,于是上了高金的MBA课程。也是在高金的课堂上,对金融有了全面、扎实、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才有了后面去财通证券投资银行的契机。在财通的日子里,接触到并购重组的业务,从此与并购结缘,然后在合适的契机下,来到了协鑫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淡淡地描述,似乎不是那种打满鸡血的激情,反而有时会让人觉得带点神秘的平淡,尤其是这样比较成功的转变。相当比例的学生来高金读MBA的目的,要么希望在既有的职位上突破,或是希望能助力跳槽或去一个更有前途的行业。宫学长这么平淡的讲诉,每一次的转折都那么顺理成章,不得不让我猜想,是不是有贵人相助?
做人,感恩简单
抛出“贵人相助”这个话题后,宫学长并没有回避,坦承确实得到了许多前辈的指点和帮助。回顾过往,之前关键的几次转折,或许却源于人与人磁场的融洽。关于磁场,他总结两个词:感恩、简单。
感恩,用感恩的精神、心态去对待人、事、物。就像之前,通过高金的学习,才有了从上交所到财通证券投资银行的顺利转型。所以他特别感谢高金优秀的师资、严谨的学风和高屋建瓴的教学内容。在若干年后,学校找到他,希望他参加担任高金MBA面试官和高金领航计划(即Program Advisor,简称PA项目),担任PA业界导师时,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学校的培养,也希望用自己人生经验帮助在校生和校友,用身边资源助力他人成功。
由于从事并购重组工作的校友也越来越多,宫浩然希望能汇聚并购重组相关领域的高金专业人才,搭建学院各项目(DBA \ EMBA \ MBA \ MF等)间行业沟通的桥梁,提供一个继续学习分享、资源共享的专业平台。感恩的心,让他和他身边有相同感触的校友们于2016年9月自发筹建了一个专注并购重组领域的校友俱乐部——SAIF校友会并购俱乐部,活动内容形式包括主题分享、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组织参观、拜访企业深入交流;案例沙龙,学术探讨等等,目标是打造全国高校第一个并购重组领域的专业俱乐部。
简单怎么定义,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宫学长的简单,更像是自我做减法。他的每一句话,都特别真诚。我问他,工作这些年的收获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大约是从浮躁到简单和真实。
简单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个向往。因为简单生活的背后并不简单,学会律己,宽容别人,成全别人之外,还要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没有人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时间也只是个陪衬。能够支撑我们进步和前进的是自己不断进阶的才华、修养、品行,以及不断的反思和修正。简单的生活,不是粗糙和做作。而是一种大彻大悟后的平和。
并购,博弈和整合
宫学长所在的协鑫是全球仅次于GE的第二大新能源企业。协鑫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并购重组,例如收购光伏巨头SunEdison、破产重组ST超日、破产重整霞客环保以及正在为进行转型而进行跨界收购。并购在协鑫的高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让协鑫能以较小的代价快速提升规模及市场影响力,获得战略资源,进入新的市场,获得新兴和先进技术,分散投资和经营风险等,从而奠定国内新能源领跑者的角色。
谈起并购,他如数家珍,前期准备包括确定并购战略、明确需求、建立团队、确定参与的主体;此后是初步选定交易标的并对其进行初步尽职调查,尽职调查主要通过商业、法律、财务、税务等方向的调查,主要是为了降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发现企业价值,揭露相关的风险;再次之是方案设计,主要是交易结构,包括标的估值、支付方式、对赌条件、买卖方的内外部决策机制和流程、资产交割、公司治理等;最后的后续整合包括业务、财务、人力资源及文化的整合等等。宫学长坦言,并购的过程就是一个在不断调整、以满足买方卖方诉求的博弈过程。并购有很多的关键点和技巧,比如并购战略的确定、对并购标的选择、对标的价值和风险的评判、股份支付和现金支付方式等支付方式的选择、买卖时机的把握、对赌条款设置、监管政策的理解和取向、并购后的整合如何能够提升公司的价值等,都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此外,并购还需要大局观,要不断跳出来看,如果一直算细账就很容易进入敌对状态而僵持不下。最后,一定要放下,不论成败,放下了才能重新启航。
采访最后,我请宫师兄讲讲人生感悟,他说:“求真务实、大道至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在日常商业竞争中,见到了太多的浮夸和躁动,让他最终凝练出的感悟;还是在学习党的文件精神时,对这句话特别有心得,引以为座右铭。这些其实都不重要,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把此奉为行动指南的人,都应该是认同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每一个信奉此为宗旨的人,都能在事业的奔跑中,找到生活的平静。